本港不少女性攝取鐵質不足,造成缺鐵性貧血,勿以為只是小事,它有機會令育齡婦女出現早產及嬰兒夭折等危機,影響深遠。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重點探討缺鐵性貧血問題,指廿五至六十四歲女性是患病率較高群組,建議她們多攝取鐵質豐富食物如瘦肉、海產、蛋及黃豆製品等;至於茶或咖啡是「降鐵」元兇,應盡量避免飲用。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貧血是一個公共衞生問題,除了後天或遺傳性疾病的地中海貧血,貧血最常見原因是缺乏鐵質所致。貧血患者會出現疲乏、臉色蒼白、氣促、心跳加速、頭痛及暈眩等。兒童因為成長發育,是其中一個容易出現貧血的群組,孕婦需大量製造紅血球,對鐵質需求量大增,亦較高危,月經量較多的女性亦然。
奉行某種飲食模式的人士,特別是餐單缺乏豐富鐵質的食物,貧血風險同樣較高。
根據衞生署人口健康調查數字,本港有百分之一點三的十五歲或以上人口確診貧血,女性較男性多。患病率以四十五至六十四歲女性較高,其次是廿五至四十四歲女性。至於十四歲或以下兒童患病率則為百分之零點五,但有關數字可能被低估。至於孕婦方面,貧血情況有改善,由二○一○年的百分之四點七,下降至二○一八年的百分之二點六。
貧血可影響身體機能及削弱人體免疫力,對於幼童來說,嚴重貧血可妨礙生長及認知發展。孕婦貧血會增加早產、嬰兒出生體重過輕甚至新生兒死亡等風險。嚴重的貧血更會令重要器官缺氧,導致心臟衰竭等。於二○一五年,世衞估計全球約有七萬八千人因缺鐵性貧血而死亡。血紅蛋白是診斷貧血的指標,懷孕婦女血紅蛋白水平(克/升)低於一百一十,十五歲或以上非孕婦低於一百二十,便屬貧血。
要預防或改善缺鐵性貧血問題並非難事,防護中心指大多數病例可透過均衡且多樣化飲食,以及適量進食含豐富鐵質食物,改善問題。含豐富鐵質食物包括瘦肉、海產、蛋、黃豆及其製品、新鮮水果、深綠色葉菜、乾豆及堅果。當中肉類及魚的血紅素鐵相比植物的非血紅素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維他命C可促進鐵質吸收,例如番茄、西蘭花、橙及奇異果。
至於茶、咖啡或紅酒中的單寧酸,以及牛奶或芝士等高鈣食物,會妨礙或減少鐵質吸收,防護中心建議進食鐵質含量高的食物時,應避免進食這些食物,或盡可能於用膳前兩小時或用膳後一小時才飲用或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