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難民不除 毒品掃極都有

警方昨日公布上半年整體罪案情況,警隊及執法機關半年檢獲的各類毒品急劇上升(見附表),海洛英較去年同期上升兩倍,增幅最高;其次為可卡因,較前上升近一點八六倍;俗稱「K仔」的氯胺酮則排第三位,較前上升一點四三倍;大麻排第四,上升六成二。有學者指,本港毒品問題嚴重,「掃極都有」,警方把關尚欠力度,須加強與國際合作及檢討打擊策略;有立法會議員則表示,相信或與假難民參與販毒活動有關,警方應同時打擊假難民在港犯案問題。

整體罪案方面,上半年共有二萬五千二百九十五宗,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四點七,亦是七七年有半年統計數字以來最低,其中嚴重毒品罪案共有五百八十六宗,較一八年同期下跌近兩成;不過,執法隊伍檢獲毒品的數量則大幅上升,警方解釋,檢獲毒品量上升是與執法機關成功進行多項打擊行動有關。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講師陳偉強表示,單是上半年本港已檢獲如此大量毒品,而且執法機構愈掃愈有,質疑「係咪警方執法力度不足?只能治標唔能够治本?」他強調,毒品問題牽涉跨國販毒集團,當局必須加強與國際之間聯繫,防止販毒集團在港出貨及轉口。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葛珮帆則擔心,本港毒品問題或與假難民有關,因有人認為他們「膽正命平」,或被不法集團作為違法販毒活動的工具,警方必須加強打擊。

電騙受害者有年輕化趨勢

另外,警方今年上半年接獲詐騙案亦較前上升百分之五,共有三千八百五十五宗,其中電話騙案佔二百卅一宗,上升四成,總損失為五千三百萬元,較前上升四倍。騙案中九成損失來自假冒官員電話騙案,共有一百零八宗,比去年同期則上升八成三,涉及損失達四千六百萬元,上升九倍,即平均每宗案件損失四十二萬六千元。其次是「猜猜我是誰」騙案,共有一百廿二宗,亦較前上升兩成二。

警方留意到電話騙案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三十歲以下受害人數字較去年同期上升約四成,當中絕大部分是被「假冒官員」手法所騙;騙徒除指示受害人將資金匯到指定銀行戶口外,亦會以不同藉口誘騙受害人開立新銀行戶口,然後要求受害人提供戶口資料及理財密碼等,目的是直接操控受害人銀行戶口,受害人因而失去戶口內所有存款,亦令該類案件的總損失金額飆升。

風化案及網上購物騙案俱增

另外,警方今年上半年共接獲一千零八十四宗網上購物騙案,上升一成四,涉及損失共一千三百萬元,下跌兩成七。截至今年六月底,已成立兩年的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與銀行業界合作成功攔截超過廿七億元騙款,今年更首次與海外執法機構合作,成功阻止一筆二千一百萬元騙款匯往一間海外銀行。

本港發生的風化案亦告上升,警方今年上半年共接獲廿九宗強姦案,較去年同期增加六宗,上升兩成六;非禮案則有五百七十三宗,增加卅六宗,上升百分之六點七。當中有十六宗強姦及非禮案的受害人是在網上認識疑犯後被性侵犯,為防止性罪行,警方會在網絡、學校及青少年團體活動中加強宣傳教育,尤其是網上交友的陷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