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對全港婦女生活滿意指數進行調查,發現在「工作及其環境」項目得分偏低,反映女性在相關方面未能獲得足夠的支援。事實上,對於家中有孩子的婦女來說,尤其是基層婦女,兼顧內外的辛酸是值得社會關注。
自回歸以來,香港婦女地位逐漸提高。在政府的諮詢架構中,婦女委員的比例近年已提升至三成,突出當局重視聆聽女性聲音。另外,專業工種內的性別差異,已較數十年前有顯著的改善。舉例來說,香港執業律師及會計師的男女比例均是各佔一半,顯示男女考取相關資格的機會接近均等。然而,政府仍需對基層婦女及單親媽媽的支援工作多加努力。
要真正做到關心婦女權益,並能釋放她們的勞動力及才能,當局還有多項措施可以實踐。在客觀條件下,婦女會較男性適合照顧孩子,因其存有天然母性及溫柔的特質,卻因而容易被標上「家庭主婦」的刻板印象。於現代香港社會,若然有婦女因為需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工作,將會是一個沉重的損失。故此,強化現行的地區託兒服務,理應是當局值得下工夫的政策。
現時,當局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幼兒照顧服務,對象包含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然而,受限於不同機構的位置,該等幼兒中心在全港的分布相當不平均,致使部分家長需要「跨區」託兒,間接增加每天交通和時間的成本。與此同時,對於部分學童來說,每天長時間浪費在交通運輸上,亦使其難以順暢地完成家課,影響其學習的連貫性。就此,當局在新增託兒名額時,不妨深入考慮更適合的地理分配。
另外,現時照顧幼童的人手比例亦是相當落後。根據當局的規定,一名職員不能同時照顧多於八名兒童,但如此一比八的比例,相對其他已發展地區來說,是一個滯後的安排。舉例來說,南韓的比例為一比三,澳洲則為一比四。當一名幼兒照顧員忙於工作時,可能會對某些兒童造成忽略,實乃各位家長不容樂見的事情。
事實上,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改善幼兒中心的人手,將會逐步提升比例至一比六,但問題又會是難以聘請人手。當局指出,一直在與不同的大專院校探討開展更多幼兒工作員或主管的課程,但仍是難以吸引新人加入。長遠來說,當局可以就幼兒託管業制訂專業階梯,提供不同層級的證書課程,增加行業在公眾人士及家長的認受性。此舉將有助從業員更有利地爭取更高待遇,同時亦可提升業界的專業素質,為幼童提供更適合的託管服務。
當然,僱主也能充當一定的角色,為婦女僱員提供「家庭友善」的安排,例如合情下的彈性工作時間、居家工作或提供哺乳設施等,都能為有孩子的婦女帶來方便。從另一角度來看,種種措施皆有助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
我們相信,婦女是香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亦是香港的寶貴人力資源。只要有周全的政策配套,必定能讓她們發揮所長、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