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多數的媒體、學者,只是懶惰地從政治口號便把「佔中」以來的政治運動定性為爭取民主、人權、自由。他們從不認真地進行調查、研究和深入分析,來了解這些運動和事件底下的運作是怎樣的。是懶惰、無知,抑或是別有用心呢?像香港某學者牽頭的組織的政治訓練工作,與海外政治勾結,已經不是學者,而是政治工作者,帶着強烈的政治偏見。
這些媒體與學者,眼中只見民主、人權、自由的口號,連群眾暴力所形成的動亂也視而不見,只是站在場外指指點點,而指指點點時他們是收了人家的錢、受了人家的政治洗腦,抑或本來就是人家訓練、培養出來,工作是搖旗吶喊,盡量誤導社會?
香港的政治運動一如其他國家的情況,並不是異常地純潔和理想主義。
了解政治運動的方法,不僅是看參與者的初心,他們的口號,乃至公開的主張。初心可以變,現在說的初心,一如口號、主張,都可以是虛假的。聽其言,最重要的是觀其行。
觀其行應是整體的,包括他們在暗裏所做的一切,尤其是他們不知道會公開的,更可見真實而非偽裝的一面。於是,了解政治組織要看其資金來源、與其他本地組織或外國的關係、成員的背景等等,以及他們內部決策的方法、決策的考慮與內容,與公開政治宣傳有否差距、怎樣的差距等。
這些資訊並不容易找,也往往是這些組織刻意隱瞞的。即使是他們公開的資訊,也要仔細分析,例如政治捐獻收入與組織支出是否相符,不相符是帶出甚麼問題。眾籌式的政治捐獻是真的眾籌,抑或是政治輸送金錢的掩飾?這些組織的人物不少活動,包括海外活動,涉及的資金是怎樣來的?與海外聯繫的性質如何等等。
媒體與學者若是真的調研這些政治組織,它們主導的政治運動、示威遊行動亂等,即使不容易也應從搜集證據入手,不能主觀簡單地只依從他們的口號主張而隨意發揮,胡亂評論。
說媒體為第四權,主要是媒體發掘現實真相的能力和作用,不是它們作為政治宣傳的功能。學者之獨立,因着他們的思考與研究能力,不是扮專家說政治偏頗的假話。
就算是群眾運動,國際上自納粹主義之後,已有不少群眾心理學的研究,傳媒對輿論民意的塑造扭曲,以至網絡上操控造假的各種方法,也有不少的研究,可惜香港缺乏,還只執着於落後片面、容易操控造假的民意調查。
調研分析能力的缺乏,正是香港民意政情扭曲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