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大雨令馬路坑洞處處,政府臨時填平無補於事!本港正值雨季,多區道路在大雨過後,路面破損嚴重,大埔有十字路口竟有十個坑洞,最長的深坑逾三米,充滿積水及沙石,車輛駛經隨時「落坑」,對道路使用者及市民構成威脅。北角及葵涌亦有道路出現大片凹凸不平的路陷,車輛輾過時顛簸不堪,易生意外。有土木工程師直指大雨加劇路面磨損,促改用高密度瀝青改善爛路情況。
「住大埔咁耐都未見過爛得咁誇張,都驚啲車經過會出意外!」大埔安慈路與安祥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在近日連場暴雨後,路面出現多處嚴重破損,居於大埔多年的周先生直言破爛程度前所未見,擔憂不作改善恐釀交通意外。
本報記者日前雨天過後前往現場視察,該十字路口範圍內,竟有十個大小不一的坑洞,安慈路左轉往安祥路的一個彎位,出現多個坑洞,其中有深坑更長逾三米,大部分車輛轉彎經過時,後輪都會「落坑」,濺起水花及瀝青碎片,而每當巴士轉彎時,車輪與路面的摩擦更大。路政署事後雖在各坑洞上填上物料,惟路面仍然凹凸不平,沙石處處,一旦再下雨坑洞恐原形畢露。
同區廣福道右轉往寶鄉街的路面,亦有一個約半米乘半米的水坑,下雨時積聚大量雨水,有巴士經過時前輪猛然撞擊水洞,濺起的水花高近一米,而車身明顯搖晃。
然而該十字路口寶鄉街左轉往廣福道的一段路面,經歷五月底的連場大雨後曾出現嚴重破損,在當區區議員強烈要求下,路政署其後進行重鋪路面工程,並於六月初回復正常,涉及工程費用逾十萬元,惟只重鋪一條行車線,如今同路段另一行車線亦出現水坑,該署事後僅以臨時物料填補。
除大埔外,記者亦巡視港九多條被指是長期爛路的街道。其中北角宏安道右轉往油街的轉彎處,有一處面積約一平方米的凹槽,最深的坑有約十厘米深,車輛駛經均左搖右擺,車身明顯搖晃。而油街接近街尾的一段路面則凹凸不平,滿路都是補丁,有司機直言該處從未重鋪,當局只補洞了事。至於葵涌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十字路口,中間亦有一大片破損的路面,不論右轉或左轉車輛都會輾過,沙石會隨着車輪飛出。
註冊專業土木及結構工程師彭振聲檢視相關爛路相片後指,損毀較嚴重的大埔安祥路轉彎位是許多雙層巴士經過之地,重型車輛在轉彎時對道路表面造成極大負荷,加上連日大雨加速摩擦,該處的瀝青密度亦較低,遇上重型車輛轉彎摩擦就會較易脫落,造成深坑及水洞。
彭認為,當局在重鋪路面時,在可行情況下,應在轉彎處前約三十米,安裝減速路壆,讓大型車輛在轉彎前已減低車速;亦可選用密度較高的瀝青鋪路,令路面更堅固,下雨天時亦不易被水侵蝕。
香港商用車輛駕駛教師協會主席鄭楚光指,道路出現坑洞對司機十分危險,因車輪陷入坑洞或會令軚盤轉向,導致車輛失控,撞向其他車輛或撞欄,大大增加意外率,故此司機在雨天駕駛時必須減速,以防發生交通意外。而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指,這些坑洞因路面的防滑鋼沙日久失修而致,在高速公路較常見。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批評,本港現時修路技術不足,「外國已經可以用車刨走面頭瀝青再鋪埋,但我哋仲停留喺人手倒番啲瀝青。」他解釋低密度瀝青有助吸音,但缺點是會不太耐用。他又指當發現有坑洞,運輸署要先申請掘路紙,當中會經過路政署與環保署,過程冗長,申請或需時半年,認為工務部門應加強溝通。
路政署發言人回覆指,署方會定期派員巡查轄下公共道路,如發現路面或附屬道路設施破損,會適時安排維修,過去一年共收到約三千宗道路出現坑洞的公眾投訴。而上述大埔兩個位置已即時安排承辦商進行臨時修補工作,安祥路將於七月中前進行路面重鋪工程。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