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落後 遲未補救 港府撒賴:冇水晶球

本港人力市場供求失衡,部分行業人手短缺,業者批評港府勞工政策失當影響香港經濟發展。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表示,政府「沒有一個水晶球」,不可確定未來勞工市場發展,而未來將是「易變、不確定、複雜及含混」的,預料年齡較高、不具備新工種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勞工或失去工作。立法會議員批評羅致光「水晶球論」,認為港府在人力市場發展及預測的表現不佳,對科技發展衝擊更後知後覺,去年才透過注資基金作補救已太遲,促政府從教育入手,令勞工政策追上時代步伐。

羅致光昨日發表題為《未來工作:「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工作」》的網誌,他表示,當局難以準確估計科技發展的速度,以及未來的具體工種及其所需知識是甚麼,不論整體勞工需求會增加或減少,在經濟過渡期間,本港部分年齡較高、不具備新工種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勞工或失去工作,因此需要一個靈活及可以迅速調節的機制應對。

百億資助進修 無助基層

他又指,勞福局去年已向持續進修基金注資一百億元,並由今年四月起將每人累積資助上限由一萬元提升至兩萬元,另大幅擴展合資格課程的範疇,現時已有超過八千項可獲資助的課程,預計另有約四千項課程可申請加入,鼓勵港人持續進修。

新工種缺人手 促增教育

對於羅致光的「水晶球論」,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潘兆平認為,當局人力政策依賴注資持續進修基金,無助為基層勞工轉型及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他促政府提高人力預測準確度,盡早為本港規劃未來人手,才能在人才培訓上具前瞻性及針對性。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批評特區政府多屆高層均不重視科技發展,令本港科技發展明顯落後其他地區,她認為,科技發展早於廿多年前,對勞動市場的衝擊「當局無可能今日先知」,促請政府以教育入手,長遠才能增加人手,應付科技發展帶來的工作及職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