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舞台劇和演唱會等場合,是健全人士欣賞藝術的平台,但視障人士又可以在哪裏、以甚麼形式滿足對藝術的追求呢?答案是「觸感」。有視障人士和健視人士合作,以主流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作主導,創作出能夠用聽覺和觸覺欣賞的作品,讓市民從中體會視障人士的世界,擴闊傷健共融的空間。
「冒險者的記憶拼圖」是藝術家黃樂欣(Olive)和視障藝術家嚴美媚(Mimi)合力完成、於上月「香港觸感藝術節」展出的作品,題材構思源自Mimi靠聲音辨認重回舊居的路,像冒險一樣,Mimi負責實地採集聲音和用點字表達重遊舊居的故事,而Olive則以亞加力膠片雕塑出一幅環境拼圖,觀賞者只要閉上雙眼,戴上耳機,一邊聆聽車聲、腳步聲和行人過路燈發出的聲音,一邊以手感覺雕塑的線條和質感,便能恍如置身當時當地一樣。
「只要你一合埋對眼,你就會感受到佢哋生活嘅世界係好唔同,觸感變得好重要。」Olive認為,當人摒除視覺時,其他感觀神經就會變得敏感,亦會開始思考視障人士日常生活時的需要是甚麼,「好似呢幅作品遠睇只係白色一幅畫,咩都睇唔到,但你慢慢行埋去,你可以逐漸見到上面嘅雕塑,再行埋啲又再清楚啲,情況同好多視障人士一樣,希望作品可以帶出呢個訊息畀多啲人知。」
今年的展覽主題為「非視覺回憶」,對於已經第三次參展的Mimi來說卻是最深刻、最有感覺的一次,「我爸爸離開咗好多年,一直都好掛住佢,咁啱今次呢個題目,令我好想參加。」對先天失去視力、只可以感受到光暗和一點顏色的Mimi來說,雖然是重回舊地,但社區二十多年來的變化難免令她感到一點陌生,「知道以前嘅屋企已經拆咗,好彩仲有唔少比較熟悉嘅聲音,例如巴士聲同條路都無咩點變,依然搵到方向。」
圖:朱偉坤
文:陳名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