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政治說服

政治是權力的遊戲,也是語言符號的活動,政治人物特別是擁有權力的人,如果運用政治語言能力有問題,不能贏取政治利益,也無法鞏固權力。筆者去年出版《毓民踢爆之說文解字》一書,就是因為看到立法會議事堂上政客運用語言符號之不堪,有感而發:「大家平常無聊的時候,也許會看看立法會的直播。你大概很少看到議員雄辯滔滔、條分縷析,或者義正詞嚴、令人動容的畫面,但卻頗有一些尊貴的議員,發言時語焉不詳、語無倫次、文不對題,也有一些議員喜歡濫用成語,不求甚解也就罷了,把『明目張膽』變成『明張目膽』,『子虛烏有』變成『子烏虛有』……如果他們知道這些成語的出處、用法,就不會因為信口雌黃或者順口開河而惹人訕笑,令議會蒙羞!人們不禁要問:這些連講說話都不清楚的『尊貴』議員,如何能夠做一個稱職的代議士?」

統治者常利用語言符號向人民作出保證,當前的問題已經獲得解決,即使實質上毫無成就,或者成就微不足道,但也可以蒙騙於一時。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激進派領袖Stokely Carmichael曾說:「我相信誰能發明名詞,誰能給舊名詞新定義,誰就是政治領袖。」近代中國最擅長運用政治語言符號鞏固權力者,非毛澤東莫屬。《毛語錄》和《毛選》,值得研究「政治語言」的傳播學者細讀。然而,「三面紅旗」(總路線、人民公社、大躍進),「超英趕美」不成,卻餓死幾千萬人民;毛澤東一句「我們要搞一萬年的階級鬥爭」,文革十年浩劫,中國成為人間地獄。

獨裁者玩弄政治語言符號,蠱惑人心,控制人民的思想,但在一個資訊自由流通、言論自由的社會,沒有「一句頂一萬句」,也沒有「一言而為天下法」這回事。政治語言符號的使用,是一種權力遊戲,人人有參與此一遊戲的平等權利,根據一定規則互相競爭,提升民主政治的層次,促進社會的進步,而不是遂一己權力慾望的手段。

從政治傳播學的角度而言,一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說服活動史。說服旨在「以語言文字改變人的態度與行為」和「引發新的意見」。政府宣導政令是政治說服,反對政府政策的也是政治說服,善於運用政治語言符號,才可以說服民眾,前者可以鞏固權力,後者得到民眾信服,自然可提高政治地位。此間政府高官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推銷政府政策連自己也說服不了,更遑論說服民眾。所謂言為心聲,「以民為本」是要發自內心,且身體力行,而不是經常口中唸唸有詞,口是心非,那就變成讕言,甚至是誆語,不但一事無成,更會增加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