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不斷宣揚「另類事實」。所謂「另類事實」,據說本來是專指法庭辯論雙方處理「事實不一致」時的做法,其後由美國總統顧問康韋「發揚光大」。時維二○一七年初,特朗普剛舉行完總統就職典禮,前白宮新聞秘書斯派塞聲稱出席人數「史上最多」,但被傳媒踢爆撒謊,其後康韋被問到此事時,以「媒體不斷針對,他們(白宮)才必須提供另類事實以淨化整個新聞界的氛圍」回應。
因此,用樸實的話來形容,「另類事實」其實是「睜眼說瞎話」的代名詞,特朗普對待全球氣候暖化的態度,也可作如是觀。有媒體取得一份由國務院情報及研究局準備的證詞,內容詳細描述溫室氣體增加如何令全球氣溫上升及海洋酸化,警告有關改變導致頻繁出現惡劣天氣;另一方面,國務院亦引用科學數據,指過去二十年中,有十八年都曾打破最炎熱天氣紀錄。
令人意外的是,對於這份即將於眾議院聽證會發表的文件,白宮立法事務辦公室、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等部門的官員都表示反對部分證詞內容,其中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名官員曾批改文件,指出當中有多處「不科學」的「宣傳語句」,更反對使用「臨界點」一詞。至於原擬在聽證會上作供的學者,據悉可按原先安排繼續出席,但不能提交書面證詞作紀錄。
華府方面以「內部政策檢視」為由,拒絕評論事件,令人難以接受。科學研究及論證應該是總統制訂政策的依據,如今白宮要求國務院更改字眼,可見在特朗普心目中,整個邏輯似乎剛好倒轉:先有政策取向,再由科學家尋找「證據」背書,支持總統的決策。即使退一萬步,以康韋對待「另類事實」的低標準處理,也應該羅列支持全球暖化的「另類證據」以作平衡,再讓國會據此討論。
眾所周知,特朗普對全球暖化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今年初美國部分地區遭受數十年來最嚴寒天氣,有的地方氣溫降至攝氏零下六十度,成為有紀錄以來最低氣溫。特朗普應對災害之餘更不失時機地大肆「抽水」,在Twitter中說:「人們在室外連數分鐘都待不下去,即使全球暖化又怎麼了?」將局部地區「天氣」跟全球長時間的「氣候」趨勢混為一談,貽笑大方。
最能代表特朗普對待全球暖化態度的,莫過於其委任佩里為能源部長。能源部主要職責為資助清潔和化石能源技術,以及進行電動汽車和基礎能源的研發。諷刺的是,佩里曾參加共和黨一六年總統初選,其主要政綱之一,正是裁撤教育部、商務部以及能源部。
事實上,對特朗普來說,「全球暖化」不光是科學問題,更是關乎「美國優先」的政治問題。他曾揚言,美國應利用全球暖化的「好處」,那就是美國毋須再支付數以萬億計美元的資金,推行防範措施;特氏亦曾多次聲稱,全球暖化是中國政府製造出來的「騙局」,目的是讓美國企業因為顧忌碳排放而失去競爭力。特朗普藉否定全球暖化遂行「美國優先」策略,跟其隨意以關稅壓迫其他國家一樣,將美國的霸權本質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