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營房屋的建屋量每況愈下,未來五年供應量不達標,市民「上樓」遙不可及。有房屋委員會委員批評房委會每年僅供應一萬多個單位,要達到三年「上樓」目標「零機會」,直斥房委會四年來空言加建公屋,實際供應量卻「斷崖式」下跌。有委員提出六項建議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包括建插針樓式綠置居、重建房委會工廈、訂立舊邨重建時間表、撥私地建公營房屋及市建局在重建項目加入公營房屋等。
房委會昨舉行周年特別公開例會。委員郭偉強稱,現時土地供應不足,即使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亦無助紓緩房屋的需求。他引述研究,指政府若要達到平均三年輪候上樓的目標,每年需建四萬個單位,但現時建屋量遠低於水平,促請房委會盡快編排重建舊邨的時間表。
委員柯創盛則擔心公屋落成量持續滯後,他指未來五年共有十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較長策供應目標少三成六,建議政府撥私樓熟地建公營房屋。委員招國偉建議在公共屋邨建綠置居「插針樓」,即在未盡用地積比率的舊屋邨,加建綠置居,而日後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亦應一併籌劃,使綠白表比例更公平。
委員黃碧如建議將房委會工廈拆卸改建公營房屋。她稱,工廈已是熟地,建屋速度快,加上原本用途已不合時宜,相信不難遷離租戶。委員蔡海偉建議在市建局重建項目加入公營房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房委會正研究於現有屋邨加建單位的可行性,包括地積比率使用情況、會否有空間加建改造,並會考慮現有住戶居住環境、通風及交通安排,一切視乎實際情況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