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鐵路項目屯門南延線引起公眾關注,事緣有消息指當局未有在妥善諮詢地區團體的情況下,已「一錘定音」決定在屯門泳池附近空間,增設屯門南站並發展上蓋物業。於此,有建制派地區團體開腔炮轟政府繞過區議會程序,做法極之不理想之餘,又有可能影響日後審議的進度,隨時終究導致「因快得慢」的結局。
早於二○一四年九月,運輸及房屋局發表《鐵路發展策略二○一四》,為香港鐵路網絡定出直至二○三一年的規劃藍圖,當中包括延長現時西鐵線至屯門碼頭一帶。現時該區域的人口總數約為九萬,是屯門區相當重要的住宅地段。然而,若然當地居民要搭乘西鐵,則需以輕鐵或巴士接駁屯門站,間接為居民帶來不便。有見及此,當局就計劃興建屯門南延線,加強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對外的交通連接。
據報道,有不同的地區人士先後向政府查詢相關鐵路項目的進度,但當局卻指未有具體方案。及至近日,有消息指政府其實一早已有全盤計劃,即是以「鐵路及物業發展」模式,在屯門泳池附近增建屯門南站,意味港鐵能自行解決其中的融資問題。整個計劃預計能提供六千至七千個私人單位,以及一萬多個公營房屋單位,但屯門泳池亦需進行重建或搬遷。
事實上,屯門泳池是當區重要的社區設施,不論政府決定原地重建或搬遷也好,亦需要妥善處理施工期間的停用安排。記得當年的西港島線工程,舊堅尼地城游泳池的重置問題一度成為地區焦點,最終亦因為未能與地區達成共識,導致施工日期一度押後。當局理應吸取上次的經驗,但為何今次同樣是一個泳池設施,政府卻有意無意地繞過區議會呢?
常言道,「民生無小事」,也不要小看一個泳池對社區的重要性,但相信地區人士在意的,是當局不尊重地區組織的諮詢制度。
過往,政府在鐵路發展的項目上,也有與地區人士建立互信的例子,而即將啟用的顯徑站就是當中的例子之一。當年,在制訂沙中線的規劃時,顯徑站的建議未被政府採用,原因在於當區人口未達到規劃標準的硬性要求。不過,沙田某地區組織一直鍥而不捨地游說政府,認為顯徑站能夠為大圍站做好分流工作,而當局在分析利弊後亦能從善如流,是一次官民合作的參考典範。
於《鐵路發展策略二○一四》中,提出將會興建的鐵路項目還有六個,包括新界北環線、洪水橋站、東涌西站、東九龍線、南港島線(西段)及北港島線。不論走線是經過繁華的商業區,抑或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區,當局都應該廣招不同人士的意見,才可開展相關的工程項目。原因在於,只有在當區居住或工作的市民,才能知曉其中的需要和獨特的「區情」,尤其是在施工期間的影響,更是對商戶及居民均有莫大的關係。
說到底,鐵路真正的使用者還是當區的群眾,政府也只是負責擔當興建項目的角色而已,終究還是市民的「獲得感」至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