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難救 港府不思進取 減排跑輸全球

減緩氣候變化刻不容緩,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指出,氣候變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挑戰,以2030+香港氣候藍圖要求,本港每年人均碳排量要由目前的五點七公噸減至三點三公噸,港人生活模式需作改變。有環團則批評,此目標僅為「最低消費」且欠進取,指出減排應多管齊下,惟港府單着重改變發電組合,而忽略運輸及節能的減排工作,將大大拖低減排進度,對能否達致二○三○年減排目標感到悲觀。

人均碳排放目標僅屬最低消費

黃錦星昨日出席公開活動致詞時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挑戰,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才能減緩。香港每年人均碳排放量達五點七公噸,若全球的生活模式與港人相近,需要二至四個地球才夠支撐,認為港人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他又稱,港府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已制訂香港減碳目標,希望透過使用潔淨能源、 節約用電、 環保運輸和減廢等四方面減少碳排放,並期望至二○三○年本港每年的人均碳排放量減少約三點三至三點八公噸。

另外,港府去年十月推出的上網電價,至今已收到三千多宗申請,兩間電力公司已審批當中八成申請。他續指,當局已要求兩電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目前全港有一半用燃煤發電,目標明年年底將燃煤發電比例減至兩成,望二○三○年全面淘汰。

交通政策落後 空污勢必惡化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指出,除發電組合外,運輸產生的碳排放也佔整體碳排放的一成七,但港府的交通環保政策落後,不但推動電動車不力,最後三輛受資助的電動的士也轉為私家車,而石油氣小巴亦將停產,未來或要轉回使用柴油小巴,擔憂空氣污染勢必惡化,屆時二○三○年的減排目標亦難以達到。

低碳想創坊曾發表檢視香港氣候行動研究報告,顯示港府減排目標跑輸全球。其理事會主席李智明批評,三點三公噸的人均碳排放量僅為「最低消費」,不明白挑戰在於何處。他認為,港府的減排措施欠進取,建議可跳出框框,如與鄰近的大灣區進行環保協助,在內地闢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再向本港供電,以提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他又建議當局可考慮提供更多交通津貼,鼓勵市民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減低碳排放。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則認為,按新一份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點五攝氏度報告中的建議,香港至二○五○年應把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減至零,而二○三○年的人均三點三公噸的目標僅為階段性目標,認為港府可更進取地提升減排速度,以往當局過於着重改變發電組合,而忽略節能的減排措施,促請港府訂立長遠節能目標,以減緩氣候變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