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香港經濟表現疲弱,經修訂後今年首季僅增長百分之○點六,遠遠差過市場預期的百分之一點九,更創下十年新低,港府將之歸咎於中美貿易戰。無可否認,香港作為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確實很難獨善其身,但一味怨天尤人,將所有問題都推給貿易戰,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僅是鴕鳥心態,更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不妨看看內地四大一線城市同期的增長數字:深圳百分之七點六,廣州百分之七點五,北京百分之六點四,上海百分之五點七。同樣受到外圍因素影響,同樣受到貿易戰衝擊,內地城市依然可以保持中高速增長,唯獨香港瀕臨衰退邊緣,這到底是何原因,難道不值得港府好好檢討?
原因不一而足,貿易戰只是其中之一,產業結構單調和過度地產化,才是香港經濟不堪一擊的癥結所在。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實際上就是靠炒樓炒股過日子,整個社會被房地產綁架,根本沒有其他出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製造業曾佔本地生產總值近兩成半,如今降至百分之一,反觀服務業佔比則增至九成以上,過於單調的產業結構造成「塘水滾塘魚」的困局,既找不到新的增長動力,更引發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樓價租金飆升、上流階梯斷裂、結構性失業、貧富懸殊甚至跨代貧窮等等。
港府並非不知問題所在,而是無能為力。歷任特首提出不少鴻圖大計,從董建華的甚麼港甚麼中心到曾蔭權的六大產業,從梁振英的把產業做多做闊到林鄭月娥的再工業化,無不吹得天花亂墜,到頭來一事無成。當然,社會泛政治化也是導致香港發展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周邊城市全心全力發展經濟,唯獨香港一心一意搞政治,整天內鬥內耗,互撕互咬,怎麼可能有運行?只要看看最近為了修訂《逃犯條例》而鬧得滿城風雨,立法會甚至淪為鬥獸場,就知道香港為何會日益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