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家種原居民

在上水蕉徑這片三千平方呎的田內,種有一堆看上去如雜草無異的植物,原來是製作涼粉的涼粉草、廿四味內的火炭母、做茶果的雞矢藤、染料植物馬藍、木藍等,細問下,發現全都是本港的「原居民」。霍健明(霍姑娘)希望借這片小天地,為「香港主場」的原生植物爭口氣。

「係用雞矢藤煲,就喺後面塊田種。」霍姑娘盛意拳拳遞上一杯涼茶,記者呷了一口,沒有預期的苦澀,反帶草青味與淡淡甜味,在雨後晴天的日子喝起來異常清爽。沿小路走到身後的田野,有別於一般種植蔬菜、番茄,田內全都是香港的原生品種,在一角打理田務的林奕愛(Lois)指自己雖擔任化學老師多年,但對香港原生植物一知半解,「朋友之前畀咗條涼粉草我種,嚟到呢度先知係原生植物,問番先知朋友喺行山時摘,我仲以為係買返嚟。」在旁除草的葉愛冰(阿冰)亦有同感,「坊間啲種植班主要都係種盆栽、蔬菜,平時行山都只係同佢哋擦身而過。」

污染致絕種 影響生活所需

自去年九月起,她們與四十多名學員開始學習原生植物的特性與種植環境,在短短半年已有基本了解,現時差不多每星期亦會幫忙處理農務,即使烈日當空下仍堅持蹲在田內,算得上是半個專家。阿冰更雀躍地講述田內不同的品種,「原生植物唔止可以食或者用,好似單色蝴蝶草仲有觀賞價值,係屋企都可以種。」

「冇咗火炭母咁仲係咪廿四味?染料植物消失咗,我哋只能用化學嘢,但製造化學染料會污染海洋。」身兼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助理服務幹事的計劃負責人霍姑娘表示,現時環保雖成為大趨勢,但她並不希望只停留在不用樽裝水及膠飲管的程度,「我想透過植物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帶出本土植物嘅價值,如果有啲物種係因為環境污染而消失咗,其實係影響到我哋生活所需。」

大量種植 冀市民多加接觸

雖然香港是原生植物的主場,但由於生長不集中,加上受到污染及外來品種入侵,它們的數量正逐漸減少,故中心舉辦為期六堂的課程,讓有興趣的人能夠在種植過程中了解植物,同時在田內大量種植,令幼苗能帶進學校及社區,並有足夠分量製作食物、染料,令更多市民從不同途徑接觸它們。

圖:朱偉坤

文:陳彥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