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動組裝合成法建屋,但建造業議會行業發展總監彭沛來坦言:「組裝合成法建築成本與傳統無大分別,但大量標準化後,成本相信有機會下降,長遠應該帶動到。」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跟進不適切住屋問題小組委員會昨開會,彭沛來表示,建造業近年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工人老化、人手短缺及招聘年輕人拒絕入行等。他指歐美等國家採用組裝合成法廿多年,頗為成功,本港建造業應該要與時並進,又指組裝合成法先裝後嵌,好處是可以縮短施工時間、改善工地安全及提高品質。
彭沛來續稱,有關發展項目的道路要闊二點五米,才可於日間運輸組合屋,業界正與當局商討放寬標準。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承認,業界認為二點五米造成局限,當局會與業界保持溝通,研究解決辦法。
至於公屋方面,蘇偉文稱房屋委員會有探討以組裝合成法興建公屋,最終認為此一建築方法適合大型、標準化及有裝修的項目,而公屋項目實而不華,時間上得益不多,但政府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正物色先導項目,並會增加使用預製組件,壓縮公屋建屋的時間。
另外,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成立廿億元過渡性房屋基金,但政府至今尚未公布詳情。蘇偉文解釋,綜合各方意見和經驗後,仍在考慮基金細節,完成草擬文件後,會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又指政府明白志願團體的財政考慮,一旦落實細節,會盡快公布。
蘇表示,政府尋覓閒置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至今有十個項目進行中,但尚未成熟,不便透露詳情,政府同時計劃善用數百間的空置校舍,改裝做過渡性房屋,但要克服技術上的困難,而且不少空置校舍位置偏遠,政府需要繼續探討如何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