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盡心盡力照顧家庭,面對不少壓力。有社福機構趁昨日母親節公布一項調查,指基層媽媽患心理疾病的風險較非基層媽媽為高;而基層媽媽的壓力來源包括經濟、時間、居住環境惡劣,以及缺乏私人空間,有媽媽直言狹小的住所令她感到抑鬱。
明愛堅道社區中心聯同公開大學九名心理學系實習學生,於今年三至四月訪問卅二名母親,其中十二人為居住中西區的基層媽媽,她們的收入均低於本港入息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五,亦有綜援及在職家庭津貼的受助者。
調查以「簡易心理狀況評定量表」(Kessler 10)評定受訪者的精神狀況,發現六成一受訪基層媽媽的精神健康平均分為廿九點四分,屬於第三級,即有較高風險出現情緒病及精神病,其中五成六人更屬危險性高的級別,即有較高風險患上心理疾病,遠較非基層媽媽為高。
基層媽媽小花(化名)本身是港人內地子女,五年前來港定居照顧父親,其後再申請丈夫和女兒來港,現居於西營盤一約九十呎劏房,每月租金約四千元,丈夫在廣告公司任全職工作,但收入不高,一家需領取在職家庭津貼。
住所狹小成為小花的壓力來源,現就讀小四的女兒沒有書桌,要在床上做功課,一家已輪候公屋兩年多,她期望可以盡快「上樓」。
小花又指,因交通費昂貴而甚少與朋友見面,另又因家庭背景不同,與女兒同學的家長「唔太啱傾」,社交圈子進一步收窄,壓力導致她出現輕微抑鬱症狀,曾接受相關治療。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註冊社工文子君表示,調查中不少受訪母親因社交圈子狹窄,出現壓力亦甚少與人傾訴,期望政府可推動針對基層媽媽情緒健康的紓壓和輔導服務,以及增加託兒服務,減輕母親照顧壓力,可抽空外出工作。
另外,不少市民昨晚外出用膳慶祝母親節。吳女士與八旬母親及親友四代同堂一同慶祝,她預計兩圍枱「埋單」約五千元,但一家人難得過節亦算值得。霍先生亦與太太、子女到酒樓慶祝,笑言因本港有「非洲豬瘟」,街市沒有新鮮豬肉售賣,因此趁節日出外吃飯,其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女兒就買了一套睡衣作母親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