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及早治長者抑鬱症 化悲為喜

在香港這個老齡化情況日益加劇的地方,長者除了要經歷親友的死別、身體及認知上退化外,還要面對生活空間不足、經濟困難,缺乏親人及社區支援等問題。這些壓力是導致長者難以開懷、容易長期憂慮,甚至患上抑鬱症原因。

身心治療助改善情緒

很多社會人士認為長者患上抑鬱症是無可避免,治療是徒勞無功,這其中確實對抑鬱症存有誤解。人的情緒會有高低,面對壓力時會感到加倍難受,這是人之常情,但抑鬱症並非情緒波動,而是長時間及持續的情緒低落,感覺就像深陷泥沼中,不能自拔,更會對事情失去興趣及動力。尤有甚者,思想會變得極負面,忽略好的事情,放大不幸的事,有強烈罪咎感,對未來失去信心或希望,還會有自殺傾向。這些病徵與一般情緒低落或憂慮有根本的差別。

本港屢有照顧者患上抑鬱症,他們擔心患病的親人在自己過身後無人照顧,而有一起尋死的想法或是行動,其中很大原因是在抑鬱症負面思想籠罩下,放大了困境中的問題,同時忽略身邊可用的資源和幫助。如果這些照顧者可及早接受治療,結果很可能不一樣。

現今醫療進步,醫治及控制老年抑鬱症方法有很多,包括常見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比較新的局部腦刺激治療等。大部分長者接受治療後,情緒會有明顯改善,可以繼續享受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關鍵是在於及早發現,接受適當診斷治療,重獲精神健康。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鄭柏榮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