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是本港未來醫療面對的一大挑戰,有醫生提醒,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應恒常進行太極、舉重等阻力運動訓練,日常攝取足夠蛋白質提升肌肉力量,逆轉虛弱狀態。醫管局在轄下的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數年前推出安老院舍晚期服務,為晚年長者提供服務協調及適切照顧,醫管局計劃在全港十三個小組中,每組增聘一個護士,服務全港共約四千名晚年長者。
新界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基層及社區醫療)歐陽東偉表示,體重減輕、手握力大大減退、容易疲倦、行動變緩慢等都是年老虛弱的病徵。高齡虛弱長者失去自理能力,但可以靠阻力運動及均衡飲食改善病況,一般兩至三日便可回復原有的體力水平。若是伴隨慢性疾病的話,如二型糖尿病會導致骨骼肌肉流失,虛弱狀態更為嚴重,即使透過運動及飲食習慣,亦需數個月才能改善病況,且不能百分百回復原有的體力水平。
至於如何界定長者進入虛弱狀態?歐陽東偉說,男女的步速若分別低於每秒零點九米及每秒零點八米,最強手握力若低於廿八公斤及十八公斤,均界定長者處於虛弱狀態。他又指,肥胖的慢性病長者不一定早死,有研究指出,男士體重指標達廿五,腰圍九十點五厘米組別人士的死亡率最低,因此年老長者增加體重及肌肉力量十分重要。
港島東醫院聯網服務總監(基層及社區醫療)康佩玲表示,現時全港七個聯網中,有十三隊社區老人評估小組,負責照顧院舍老人。她指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尤其重要,如三年前牛頭角工廈四級大火,當時約三百名院舍長者需要分散到其他院舍,由於新的院舍職員未必清楚該批長者的健康狀況,小組因而從中作出協助,為長者提供健康評估、提供藥物及持續照顧,減低病人健康風險。
康續稱,院舍長者普遍年齡達八十五歲以上,他們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經常出入院求診,長者的晚期照顧特別需要加強服務。現時各小組只有一至兩名護士,今年度服務約有二千名長者,未來希望十三個小組各增聘一個護士,令更多晚期長者受惠。醫管局研討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謝文華表示,醫管局研討大會將於下星期二及三舉行,屆時邀請多名本地及海外學者分享老人科服務、遺傳基因組學、重症創傷治理、醫療電子科技應用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