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紀念五四勿以偏概全

今日係五四運動一百周年,而從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相隔只有七年多。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辛亥革命,幾經辛苦終於在武昌一役革命成功,然而卻是「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國人依然活在動亂的軍閥混戰,民生依然困厄。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國人從勝利的歡樂到進入一片黑暗的失望、苦悶、沮喪,再到奮起探索,希望闖出一條新路。要言之,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大變動中所佔的突出地位,沒有人會斗膽全部否認。北京大學學生何孟雄一九一九年十月在《時事新報》上談他們這種新的認識:「社會仍是這樣黑暗,現在的青年要徹底明白舊社會的罪惡,立定不屈不撓奮鬥的志向,決不反被舊社會戰勝。中國的改造,才有望咧!」可見當年的先進青年,改造社會是他們關注的焦點,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是首次,這種覺悟是年輕人在思想解放的一次飛躍。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回憶五四運動這段歷史時說:「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鬥,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毛澤東所指的「發展了」,史家多指是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至於從五四到共產黨的成立,何以來得那麼快?這自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因由。

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總結辛亥革命的失敗,響亮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學」口號,民主和科學的提出並非偶然,而是相對於「專制和愚昧」,當然,還有「吃人」的舊社會。在《新青年》的推動下,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也相繼出現;是以今天我們紀念五四,固然少不了要談「愛國」,可絕不可以偏概全,看不到它更深層的意義。要改造才有望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