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童零空間成長 團體促訂住屋標準

【本報訊】住屋和社區環境對兒童的成長及發展有重大影響,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調查發現,區內劏房的兒童只能在「零空間」中成長,無論食飯、做功課、玩耍都在床上,促請政府訂立人均居住面積、住屋標準及遊樂場人均面積標準,確保劏房兒童成長權利。

有關調查於今年三月至四月進行,訪問一百名居於葵涌區不適切居所並與十二歲或以下兒童同住的家長或照顧者,結果顯示,「居所內玩樂空間」、「空氣流通」及「公共遊樂場面積」是葵涌區內最影響劏房兒童成長三大住屋及社區環境因素。九成六受訪者表示家中沒有空間予小朋友玩樂;九成二人認為兒童於同一空間做功課及食飯會影響其發展。

葵青公共遊樂場人均最小

大聯盟發言人陸曦文指,無論劏房居所以至社區,現時未有足夠空間予劏房兒童玩樂,小朋友只能外出「放電」,惟葵青區適合二至十二歲兒童的公共遊樂場人均面積屬全港最小,僅零點一六平方米。

居於劏房、育有四歲女兒的謝小姐表示,由於無地方玩,小朋友爬上上格床及衣櫃頂跳落地當玩遊戲,並說︰「成日撞到個頭腫晒!」她又指區內遊樂場的遊樂設施又不完備,小朋友無法玩樂紓壓、享樂,亦不能滿足身體發展的需要。

大聯盟認為政府應以立法規管人均居住面積至七十五平方呎為短期目標,私人租住應與公共房屋的最低居住面積標準看齊,令劏房兒童有合理居住空間。當局應重新開放已復修十八年的葵涌公園,釋放更多區內休憩空間予社區人士使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