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署引入新型捕蚊器 下月起試用

【本報訊】夏季將近,蚊子已開始頻繁出沒。去年登革熱肆虐本港,負責滅蚊工作的食物環境衞生署預告今年情況同樣令人憂慮,已提早約一個多月開展滅蚊行動,望減低今年大規模爆發機會,該署購入了新型捕蚊器,這款捕蚊器亦是首個利用生長調節劑同時防治成蚊及幼蟲的同類設施,食環署計劃下月開始於較偏僻的地方進行實地測試,預計測試年底可完成。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指出,今年東南亞地區登革熱的活躍程度處於高水平,加上春季本港氣溫和雨量都較高,有利蚊子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故今年防治蚊患、預防登革熱的工作很重要。

食環署會和相關政府部門加強協作,於高風險地點進行霧化處理,殺滅成蚊,還會清理可能孳生蚊子的地點,除草及清理垃圾等。

可同時防治成蚊及幼蟲

署方亦從荷蘭購入十多個新型捕蚊器作輔助工具,每個價錢約數百元。李解釋,傳統的誘蚊產卵器只可作評估白紋伊蚊活動,成蚊產卵後會離開,新型捕蚊器則有含生長調節劑吡丙醚及真菌的藥粉,有效期約一個月,伊蚊在加入藥粉的水中產卵後,生長調節劑會擾亂幼蟲孵化,讓其停留在蛹階段並死亡,成蚊亦會因此沾到真菌,數日後亦會受感染死亡。

李指出,伊蚊產卵會作「分散投資」,選擇到不同積水地點產卵,但若伊蚊於捕蚊器中產卵期間沾到生長調節劑,會帶到其他積水,令這些地點的幼蟲亦無法孵化便死亡。雖然成蚊有機會在感染真菌死亡前叮咬人,但李強調生長調節劑主要影響昆蟲,對其他動物如人類影響輕微。

僅作輔助 非取代誘蚊器

新型捕蚊器已通過實驗室測試,下月起會放置兩至三個於人流少及較多草叢等貼近自然環境位置。

他又稱,新型捕蚊器只是輔助工具,作用與誘蚊產卵器不同,故不會取代產卵器。李又呼籲市民應做好家居防蚊及滅蚊措施,並勤加清理積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