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學研究 大數據結合A.I.識別 及早揪出髖部骨折

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年代,奇難雜症若經Big Data及A.I.洗禮或無所遁形。醫院管理局一個可儲存280TB資料、內有港人廿五年臨床醫療數據的大數據平台登場,六個由本地大學獨力或合作推行的具潛質性項目,本月起將利用大數據平台進行多項研究。其中,港大、理大及科大團隊希望透過數據庫與人工智能技術,從一百萬張X光片中找出髖關節骨折潛在病人,讓醫生更早更好為病人作臨床判斷。

人口老化,長者骨折問題日益增加。港大醫學院放射診斷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趙允恒表示,醫生要憑肉眼從X光片觀察病人出現髖關節骨折有一定難度,而未能及時發現骨折情況,病人需承受長期痛楚。因此,今次研究方向會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從X光片中識別盆骨,識別後再檢測病人盆骨內有否潛在骨折,然後再發報告提醒醫生,讓醫生作出臨床判斷。趙透露,研究會使用超過一百萬張X光片,由於有一定時間限制,笑言:「開通宵就最好啦!」

供逾25年臨床醫療數據

由病人踏入醫院至離開整個過程,每個環節都與資訊科技環環緊扣。當局早前提出,醫管局正積極籌備大數據分析平台,讓學術研究人員參與醫管局臨床數據合作進行研究項目。該數據實驗室提供本港市民逾廿五年的臨床醫療數據,儲存容量達280TB,內含病人出入院紀錄、藥物紀錄、放射檢查結果及影像等資料。實驗室一星期開六日兼朝九晚八,讓利用大數據平台進行研究的大學有足夠時間做好項目。

醫管局選定6項目試驗

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訊息主管張毅翔表示,全球沒有多少國家或地區使用如此龐大數據進行研究,期望吸引學術界參與更多研究,亦可推進醫療創新技術。張續說,局方至去年底收到二十七個項目申請,目前選定六個項目進行試驗研究,相關研究若成功,既可減低前線醫護工作量,亦能讓病人得到及時治療。為了保病人私隱,實驗室不會使用雲端程式,研究人員亦須簽署承諾書,確保不會將系統內資料帶走。

記者林祐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