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癌症在病發初期沒有任何徵狀,香港最常見的大腸癌便是其一。如能及早識別疾病,有助提升治愈的機會,年齡五十歲或以上的市民(美國癌症協會更於二○一八年建議四十五歲以上),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如大便隱血測試或大腸鏡檢查,可有效預防大腸癌。
香港政府現時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正是為沒有病徵的五十至七十五歲人士進行檢測,並採用大便隱血測試為主要篩查工具,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即轉介接受較準確的大腸鏡檢查。
檢查目的是找出大腸內是否有息肉,因為大部分癌症是由細小的息肉演變而成,變化期可能歷時十至二十年。換言之,及早切除大腸息肉,可減少病變致癌的機會。
不過,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患有大腸癌,便不應該等待到五十歲,而要較家人病發年齡早十年開始檢查,密切留意身體變化。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陰性也不代表一勞永逸,建議每年或每兩年持續檢查。若果大腸鏡檢查一切正常,則可以在十年後才覆檢。
大腸的息肉可用內窺鏡切除,一般毋須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後的息肉可藉病理分析以分辨良性或惡性,作為日後追蹤的依據。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港大醫學院四月十三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的《抗癌有法》健康講座,三月二十九日開始在網上www.med.hku.hk/publiclecture 接受登記。詳情請電3917 9212查詢。
梁偉強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