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常標榜「沒有免費午餐」,有學生希望打破這個概念,在香港大學舉行一場免費市集:電飯煲、咖啡機、書本、衣服擺放一地,還大舉宣傳「一蚊都唔使」。真的有那麼便宜的事?主辦單位希望,透過賦予物品重生的價值,減少浪費,讓大眾知道一個人眼中的垃圾,可成為他人的瑰寶。
「好靚呀!」有女同學拿起一張卡通毛巾,十分雀躍。義工們打開一箱箱物資,吸引不少學生、行山人士、甚至旅客駐足。不少人以為是賣物會,經義工解釋可免費拿走均甚為驚喜。有媽媽帶同兒子前來,看見兒子對手中的士玩具愛不釋手,認為活動有意義,「我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玩具,但在這裏便碰到一個,很多時候生活不一定要錢才買到快樂,分享可能更快樂。」
除了一貫的書本、衣物外,免費市集還有假眼睫毛、毛公仔玩具、消脂茶等,放滿十二張長枱,主辦人陳曉霖(Christy)表示,團隊經網上呼籲,一星期便收集到共二十箱的物資,令她感受很深,一方面高興活動有人熱烈支持,但一方面亦感慨大家的過度消費。
她坦言自己曾是一名購物狂,去年決心來一場斷捨離,在衣櫃執拾了二十多袋不再穿的衣物,驚覺過往消費習慣嚇人,從此承諾不再胡亂購物。其後,她在參加一次免費市集時找到心頭好,令她明白別人的舊物亦可為他人帶來喜悅,「件衫我第一眼就好鍾意,我諗去日本買應該都要七千日圓(約四百九十港元),諗唔到唔使錢可以搵到咁正嘅嘢。」
Christy 現時在港大修讀社工系碩士課程,她指校內不少同學皆出身小康之家,或較少使用二手物品,希望是次市集能讓同學們有新嘗試,亦期望活動能推廣至更多地方,「希望大家享受分享嘅快樂,(攞嘅人)了解二手未必代表質素差;(捐嘅人)會喺執嘢嘅過程反省自己嘅消費模式。」
活動開始後不消十數分鐘,五、六張長枱,以及地上的家電便全被清空。有人為找到心頭好而高興,亦有人不理多寡,一手拿着三數個手袋,一手抱着四、五件家電放進紅白藍袋。面對這樣的行為,會否有違活動原意?Christy指明白打着免費旗號,少不免有人會因為「貪着數」,拿多於自己所需的物品,不過她希望多舉辦活動,把環保概念傳予更多人,甚至啟發其他參加者舉辦同類活動,「希望影響到一個得一個。」
圖:朱偉坤/文:陳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