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預算案失焦點 變相只為派糖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二○一九至二○年度的財政預算案,當中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但隨後公布的港大民調評分竟是○八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的四十七點一分,比去年充滿爭議的預算案還要低一點一分。筆者相信,這除了可能因為近期政府較多政策失利導致民望低迷,看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不太明白香港人的心理,預算案觸不及民生痛點,財爺為着這份預算案日忙夜忙,卻誤把焦點集中於如何派糖,而且派糖的方法也不如理想,平白浪費了認真討論長遠公共財政的機會。

市民缺乏獲得感

其實上一份預算案已受着「派糖點解冇我份?」這聲音的糾纏,政府在面對千億元盈餘和民意壓力下,補漏拾遺地透過關愛共享計劃派發四千元,在執行細節上一再受到批評,民望受到二次打擊。今年的盈餘降至五百八十七億元,財爺就算決定不全民派錢,也須考慮不同階層市民的「獲得感」,可惜政府沒有吸取去年的教訓,最大的糖仍是給有交稅的人,退稅百分之七十五上限兩萬元,寬免差餉每季上限一千五百元;其次就是領取各種福利和津貼的有「雙糧」,長者醫療券一次性增加一千元。近二百萬夾心階層再次成為被遺忘的一群,再次N無,連過去有的公屋免租、電費補貼都一一欠奉。

事實上,政府的某些理財和施政理念,可能就是市民缺乏獲得感的原因,我隨便舉幾個例子說明。曾一度傳出所有學生都有的開學津貼二千五百元,也變成只限於書簿津貼的受助人。據了解,這只因沒有部門肯接波而胎死腹中,涉及的部門說要重新設立申請機制很複雜,細節又可能有漏洞。即使要求學校協助申請,諸如額外的行政工作、津貼派給學生的哪一位家長、如果父母不協調起紛爭應如何處理、學前教育及國際學校的學生應否資助、學生資助處沒有足夠的人手資源等問題,部門不想做的,總有千萬個理由,但對於養育子女經濟壓力不輕的家長來說,開學津貼可能比退稅、寬免差餉更有獲得感。而現在只給原來已有書簿津貼的,更予人雙重福利之感,造成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另外,預算案本來對有需要的人士如綜援及其他福利的受助人出雙糧並沒有太大爭議,但政府又以公屋住戶已獲政府補貼的理由來拒絕公屋免租的訴求,其實免租(一個月)是一個受益人甚廣、獲得感強而又公共支出有限的政策,政府卻拘泥於某些死政策,錯失了回應近三百萬人訴求的機會。至於薪俸稅退稅方面,涉及一百七十億元,由於現在退稅不像以前會寄支票給納稅人,不少香港人是沒有細閱稅單後面的細項,公帑花了但納稅人也沒有獲得感,筆者建議當局可改善稅單的設計,或另發專函提示納稅人。

平心而論,政府在改善醫療、教育和社福等方面可謂大手筆承擔,推動經濟創造就業也有長遠投資,但要市民關注這些預算案裏真正的「主軸」,必先要令市民有盡快的受惠和有獲得感。與此同時,政府亦必須解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否則每次預算案的焦點也只會落在派糖這些旁枝上,在處理資源分享的措施時,忽視執行細節,最終令市民對政府作為毫無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