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兩制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公布。大灣區的發展核心之處,是人流、物流和資金流、訊息流。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跨境流動的限制愈來愈少,即使中國還未實行外匯管制的完全開放、往來帳戶的完全開放,和其餘範圍的大部分開放,已足以使資金方便地跨境流動。

正是這些跨境流動,帶來粵港澳三地過往幾十年的大發展。今天每日有五、六十萬人次跨境出行,因此而帶動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的三地之間的大流轉。一方面是三地融合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是由融合帶來分工協作與合作,產生出更大的協同作用,三地共贏。

以香港為例,現時的發展規模已大大超越內地改革開放之前與內地封鎖不通的時期。今後要進一步發展,不可能閉關自守,而是要更開放地與內地融合和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長處,重點應是把兩地融合的成本與障礙降低。

不過,兩地融合的發展規劃前提是堅持「一國兩制」的特色。「一國兩制」不是為了維護殖民地時代的既得利益,而是追求多元化發展。在兩制各自不斷創新變革的同時,藉兩制差別,包括兩制之間對沖作用,激發兩制乃至一國的大創新。

「一國兩制」是為了前瞻與發展,不是故步自封、保護落後、抗拒發展。因此,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在降低三地合作的成本代價的同時,還要保持兩制差別,不能用一制替代另一制,或作出各種侵蝕制度的措施。例如,過境時可以用各種新科技減少過關時間,也可以兩地一檢,乃至最近澳門在珠海提出的建議:「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入境查驗,出境監控」,毋須兩地重複查驗,但兩制的差別還是堅持不變。

又例如,內地因為有國家安全的要求,訊息不能完全自由開放,香港則是世界城市,訊息開放自由度高於內地,兩地差別不需改制,但是兩地來往卻可以有制度對沖的各自優勢。內地着重安全,香港着重自由開放和國際化。

同樣地,在金融體系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能不有較大的開放。內地則要顧慮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國家不能不有較大的監控。內地與香港便構成合作的雙方:內地市場的安穩與香港連接國際市場的風險,便成兩地制度對沖的優勢。

再如內地以製造業特別是科研為主,就業要求穩定;香港金融投資較盛,要求高風險、高收入。兩地差別便可以提供人才的不同選擇。

粵港澳大灣區要打破障礙,才可以發揮兩制的各自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