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護人員按指引治療是基本要求,要因應病人情況判斷才是難度所在。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副教授魏佩菁於二○一三年設計「模擬醫學情景教學法」,學生可於模擬病房內治療高仿假人,導師則在另一廂調節模擬假人的各項生命指數,並透過咪高峰聲演病人,讓學生學習「觀言察色」。是次為全中國首次將此教學法應用於物理治療,魏更獲國家教育部頒發二○一八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教育)。
從事物理治療師多年的魏佩菁於二○一二年回母校任教,她見學生在醫院實習時常會緊張,而且臨床情況古靈精怪,學生未必懂應用書本知識,於是她向理大申請資助,於校內興建兩個模擬病房。病床上有一個可眨眼及發聲的高仿假人,一旁屏幕顯示了其脈搏及血氧含氧量,老師則坐在單面鏡另一廂的控制室。學生會分為五至六人一組,為假人做物理治療及檢查,老師會即時調節假人的生理狀況,讓學生得知治療效果。魏坦言「溝通唔好得唔到患者信任」,不少學生在事後觀看錄影片段時,才發現自己只顧「跟表問問題」,無視病人可能無精神回答問題。
魏指不少學生反映此教學法能增強臨床應變能力,對接觸病人亦更有信心。該教學法現時在該系心肺專科及神經科課程中應用,現與澳洲及瑞士的大學商討合作可能性,魏望未來能與內地學校分享此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