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戰略誤判 歷史回擺

特朗普政府開打來勢洶洶的對華貿易戰,把中國視為威脅「美國優先」的戰略競爭對手,發出「新冷戰」威嚇。而美國社會也有聲音質疑,這樣的舉動是否「反應過度」,是否出現了美國對華關係「戰略誤判」,若如此,其後果之危害將前所未有。他們認為這樣的誤判又與更早前的誤判有關,乃「歷史的回擺」。

美國最早前的誤判出現在克林頓執政時期,而克林頓總統又頗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中美關係的影響。那時為了對付前蘇聯,中美進入「蜜月期」,當時美國甚至向中國出售空中和反艦導彈等高科技武器。

蘇聯解體後,克林頓政府、小布殊政府調整對華關係,實行「加強接觸和遏制」的方針,目的是一方面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撈取巨大的經濟好處、戰略好處,一方面繼續通過「和平演變」,最終像顛覆蘇聯那樣顛覆中共。為此,克林頓政府曾一度把美中關係定位為「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這在當時,美國就有人認為此乃美國對華方針的一種「過度反應」,中美其實「不應」那麼好。

之後,小布殊總統做出回調,把中美關係定位為「建設性合作關係」,加大對華「遏制性」一面。到了奧巴馬時期,所謂「接觸加遏制」的「建設性合作關係」更是失衡,奧巴馬政府試圖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方針圍堵遏制中國,視華為戰略競爭對手「隱然可見」。這段時期,美國社會展開了美中關係大討論,強硬保守派佔了上風,結論在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戰略競爭時代已經到來,是時候把競爭文化注入到美國的外交和發展中,以應對中國的挑戰了」。

大凡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受到挑戰的高度,就十分容易產生「過度反應」。冷戰時期的韓戰和越戰,美國就被「戰略反應過度所驅使」,幹了極大的害人不利己的蠢事,損失慘重,既沒有打倒對手,也沒有提升自己。這個教訓已成美國戰略研究者的共識,他們正警告特朗普小心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