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春晚無豬與台灣無知

今年是己亥豬年,香港到處可見豬的裝飾和產品,但在內地,豬卻變成敏感詞。年三十晚播出的央視春晚有超過十一億人收看,惟整晚沒有出現過豬的圖案或祝賀詞,甚至連網民在社交平台發出「豬」字也被屏蔽。豬年無豬,已逐漸成為內地新常態。

有統計指,「豬」這個字在十二年前的○七年春晚,也只被提起過兩次;而再一個十二年、即九五年春晚,「豬」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審查。

豬年無豬,很大原因與穆斯林有關。眾所周知,回教是中國少數族裔的主要宗教,回教徒禁吃豬肉、視豬為不潔,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有指九十年代曾有官媒刊登過有關回教徒與豬的笑話,觸發過多次動亂,自此為內地政府所警惕;而疆獨組織的恐怖活動屢禁不止,往往導致死傷枕藉,當局不想「豬」成為他們尋釁滋事的藉口,刻意避諱,可說情有可原。

問題是,豬是十二生肖之一,農曆新年也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為了遷就某些族群而令大部分人過年也不能盡興,這是否製造另一種不公平和冒犯?長此下去,難道要把豬這個生肖刪掉?

不過,別以為只有中國才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西方也不遑多讓。隨着男女平權、種族平等、大愛包容等觀念氾濫成災,言必政治正確,一些在過去沒有問題的字眼現在也變成禁忌。例如「主席」一詞,英文是「Chairman」,但女權主義者認為有性別歧視之嫌,彷彿鼓吹男人才可當主席,於是將man字剷掉,變成中性的「Chairperson」。更有甚者,這些年連「Merry Christmas」也變成政治不正確,因為不是每個宗教都過聖誕節,「Season's Greetings」、「Happy Holidays」遂取而代之。

看台灣媒體不斷嘲諷春晚無豬,又揶揄那是「維尼熊」的決定,不得不慨嘆台灣人實在無知。難怪在全球最無知國家及地區排名中,寶島次次躋身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