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停車場 港遠遜星洲

【本報訊】發展智慧城市可帶來甚麼好處?一項調查發現,包括香港在內的五個亞太區城市,逾半受訪居民認為智慧城市有助解決塞車問題及推動經濟增長,惟香港在智慧停車場的發展卻落後於鄰近先進地區,反觀新加坡早在十年前已發展智慧停車場方便車主尋找泊位,且證明有助紓緩擠塞情況。調查機構建議政府及擁專營權的公共運輸工具進一步開放數據及推動公私營合作,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會計師行畢馬威發表《互聯城市:亞太地區市民的意見》報告,報告對香港、澳洲墨爾本、南韓首爾、中國上海,以及新加坡合共近四千二百名居民進行調查,探討發展智慧城市時居民最重視的領域及預期可帶來的好處。整體而言,五成一受訪者認為創造一個擁有完善城市規劃和設計的良好生活環境,在城市發展中最為重要,其次是改善居民醫療保健服務及交通出行,分別佔四成九及四成三。

就創造更好生活環境方面,六成三香港受訪者認為最需要作出的改變是「提供可負擔的居所」,比率幾乎是上海的兩倍;香港受訪者並認為,改善生活環境的首要行動是改善土地用途,包括重建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和翻新或修葺老化樓宇。

應帶頭鼓勵企業分享更多資料

至於發展智慧城市可帶來哪些好處,整體而言,五地受訪者中有五成四認為有助解決塞車問題、五成三指可推動經濟增長、五成二指可改善公共服務的水平及管理、五成一認為可減少浪費資源。

智慧城市聯盟主席楊全盛指,新加坡十年前已發展智慧停車場,發現可紓緩四成擠塞情況,香港卻落後於鄰近地區,指本港停車場大部分由私人經營,若純以社會責任說服企業開放數據,誘因不大,企業亦擔心數據一旦出錯會涉及法律責任,建議政府及公共運輸工具進一步開放數據,營造風氣,鼓勵企業分享更多資料。

近半受訪者盼加強公私醫療合作

畢馬威環球基建服務亞太區主管Julian Vella就指,房屋問題是香港發展重中之重,市民期望政府改善土地用途。調查並顯示,近半受訪港人認為公共和私營醫療機構需加強醫療保健計劃的合作,調查機構建議港府應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進一步推動公私營合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