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效能評分跌 不公不正是禍根

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最新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蟬聯榜首,港府對此沾沾自喜,但大部分市民笑不出來。儘管在「貿易自由」、「金融自由」等多方面香港得分都有所上升,惟港人一直引以為傲的「司法效能」得分暴跌,為本已醜聞纏身的律政司再添不光彩的一筆。

爛船仍有三斤釘。香港近年的競爭力雖呈無以為繼狀,但外國智庫仍然不吝對香港的讚美,屢次為香港戴上最自由經濟體的桂冠,尤其這些年香港在多方面皆被新加坡爬頭,今次能以○點八分之差險勝新加坡,港府就最高興。可惜的是,細看評分排名,「司法效能」竟由去年的八十四點三分暴跌至今年的七十五點三分,足足少了九分,凸顯本港司法問題多多,無復當年勇。

毫不意外的是,有關智庫將問題簡單地歸咎於中央干預,認為中央對《基本法》有最終解釋權,令終審法院權力受限。西方一直戴有色眼鏡看待一國兩制,有關說法並無新意,何況別人怎麼看並不重要,香港人有甚麼感受才是最重要,只要問一問香港人,絕大部分都不會滿意掌管本港司法系統的律政司表現。從多份民調可見,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民望不僅是三司之中最低,淪為「墊司底」,甚至是特首和三司十三局之中最低,名副其實的「墊官底」。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鄭若驊受盡市民唾棄,本港司法形象受損,與她其身不正、執法不公、大搞偏心價值脫不了關係。眾所周知,她甫上任即因寓所僭建而有「僭建驊」之惡名,其夫最終淪為被告,她本人則逍遙法外,形同「自我特赦」,令全城嘩然。更令人側目的是,為了在僭建醜聞中脫身,律政司諮詢了獨立大律師意見,得出「證據不足」的結論,反觀律政司同樣以「證據不足」放生前特首梁振英的UGL案,卻並未諮詢獨立大律師意見,做法因人而異,毫無準則可言。

正如學者指出,鄭若驊「僭建」檢控新準則,聲稱只有涉及律政司人員的案件才需外聘法律意見,有違一貫原則,加上UGL案在國際間鬧大,律政司放生權貴的嫌疑水洗不清。一個醜聞纏身的司長,換了在西方國家早就躬身下台,鄭若驊依然賴死不走,恐怕這才是人們對本港司法有不良觀感的最主要原因。更不堪的是,律政司連證據確鑿的壹傳媒黎智英恐嚇東方報業記者案亦拖延逾十九個月不檢控,庇奸護淫,淪為踐踏新聞自由的幫兇,無異於向世人展示香港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

百年養不足,一日毀有餘。香港法治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建立,「法治之區」的美名得以享譽國際,絕不是政府或高官的功勞。律政司包庇自己人、打壓非我族類,對反中亂港集團網開一面,對愛國愛港的正義傳媒諸多刁難,是非顛倒,黑白不分,香港司法怎能不亂?法治怎能不淪喪?一個空有經濟自由而沒有法治基石的城市,猶如建在沙丘之上,最終必然一吹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