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筆者應台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邀請,前往台北出席「一國兩制下香港經驗的真相與困局」座談會,與幾位台灣學者對談,包括主持座談會的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副會長顏建發、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等三位民進黨的中生代學者,董、賴二人更先後當過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對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十分熟悉。另一與會的香港人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筆者的與談文章題目是:全面管治凌駕高度自治,一國兩制還可以垂範台灣嗎?
眾所周知,基於主權原則,台灣朝野政黨及主流民意都不會接受「一國兩制」,讓中華民國淪為「台灣特別行政區」,正如筆者上周在本欄指出:「台灣的民主政治漸趨成熟,在一個言論自由的多元化國度,如果沒有具民意基礎的政府授權或者公民投票,任何涉及台灣前途歸屬的制度設計與安排,幾乎毫無實現的可能性。」這就是為甚麼習近平月初的對台「促統」講話,特別是在堅持「一中原則」的同時,又講「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不但在台灣引起爭議,更使蔡英文被迫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回嗆習近平,藉此進一步「拒統抗中」,並得到民意的支持;反而國民黨不斷回顧、爭辯所謂「九二共識」的含意,便顯得進退失據。
面對習近平促統講話後,台灣朝野「九二共識無共識,一國兩制齊抗拒」的情勢,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指摘蔡英文「誤導民眾」,重新解釋九二共識並非一國兩制。馬曉光強調,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雙方在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進程中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國兩制則是實現國家統一後的制度安排問題。他重提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海峽兩岸兩會函件往返的細節,強調當年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經過在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海基會當時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則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馬曉光據此得出的結論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就是「九二共識」的應有之義。
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高孔廉認為,馬曉光對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的解讀正好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九二共識是統一前的協商政治基礎,一國兩制是統一後的制度安排,但台灣人反感的就是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當年對香港人和台灣人的塵世天堂的預約,但在香港實踐二十一年後,已變成無間地獄的噩夢,當然無法垂範台灣,但台灣在兩岸關係定位方面卻是另類的「一國兩制」,台灣經過三次政黨輪替,每次民進黨上台就搞自己的一套,國民黨上台又搞另外一套,那不是「一國兩制」嗎?
主張九二共識的韓國瑜就任高雄市長後,被市議會民進黨黨團猛攻其兩岸政策,他最近在臉書上貼出接受日本獨立記者野島剛的專訪內容,除透露自己絕對不會參加明年的總統選舉,對於蔡英文呼籲各政黨別提九二共識,韓國瑜則反問:「不要中華民國,對不對?也不接受九二共識,OK!那就獨立啊!現在也不敢獨立,不愛中華民國,也不願接受九二共識。要講嚴肅的話,請問蔡總統,到底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要去哪裏?」
韓國瑜的講法,正好凸顯台灣的國家主權、國家認同言人人殊,藍綠政黨統獨爭議長期困惑人心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