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有甚麼可恃呢?還是原地踏步,守株待兔。香港怎樣可以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市民的生活質素可以提高嗎?社會的演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為本身條件老化弱化,別人的競爭構成壓力。再不努力,相對於廣州、深圳的落伍只會加快、加大。回歸前的過渡期加上回歸後的二十一年,香港的發展是相對停滯,制度建設、文化積累甚且走回頭路,更不用說生態環保以至科研創新的發展。
就算香港人盲目自傲,走出港門,無論是北上或到周邊國家,人家的變化近似翻天覆地,精神面貌也勝過香港。或許只有美國和民進黨主政下的台灣,才同樣如香港那樣停滯不前,且社會問題愈來愈嚴重。此所以香港在國際城市的排名每況愈下,保持的只是美國極右翼智庫的政治自由排名,但政治自由的虛名究竟有多少實在的意義呢?更重要的應該是經濟民主、決策民主,歸結在對弱勢社群的社會資源再分配,對社會上財富壟斷和分配懸殊的抑制,在這些方面,香港的表現連差強人意也達不到,例如對勞工的保障還屬落後地區的行列。
香港憑甚麼還可自恃,還可忽視與發展一日千里的內地合作?或許我們還積累一些制度資源,可與內地分享,並從分享中吸取人家的長處,來促使香港社會重新起步。我們要重視本土、本土文化,卻不能閉門造車製造假的事實。只有認識到香港的落後和不足,我們才可對症下藥,紮紮實實地面對現實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