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停止兩岸軍事衝突、開放三通及加強交流等政策綱領;直至今年元旦,習近平主席再次發表談話,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並透過「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事實上,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開創地,有責任維護制度的運作,為台灣同胞起到正面的示範作用。
抗日戰爭後,中國人民從軍國主義者收回台灣,結束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惟國共內戰,國民政府退守寶島,形成長達七十年的分治。就此看來,台灣問題源於上幾代的人和事,是歷史留下來的遺憾,也成為橫亘在十三億同胞心中的一條刺。當年國共雙方的衝突,隨着時間已成過去,留下來的只有血脈相連的感情。
歷史當中,香港一直擔當着兩岸的中間人。記得尚未有「三通」之時,兩岸的航班不能直達對方機場,郵件亦要通過轉運方式送達。就此,香港基於地理鄰近兩岸的優勢,加上獨特的政治地位,一直是過去兩地旅客轉機及貨物轉運的最佳選擇。另外,現時處理兩岸關係重要原則的「九二共識」,亦是由海協會及海基會於一九九二年在香港會談中所達成的基礎。故此,香港在兩岸關係中,是有一定的緩衝角色。
事實上,「一國兩制」是希望透過香港和澳門的經驗,讓台灣有方向地達致和平統一。今時今日,大部分兩岸的人民都確信,武力收回台灣並不困難,卻是非必要的途徑,畢竟「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彼此有着一脈相連的同族關係。要讓台灣同胞認為「一國兩制」可行,避免選擇衝突手段,那香港就責無旁貸,要做好示範的作用。
回歸以來,祖國對香港實施「高度自治」,在困難中亦會適時伸出援手。十幾年前,本港經歷「沙士」一役,經濟急速下行,幸得當年中央政府推出個人遊,以及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才使香港能夠在短期內復甦。近年,中央政府亦將香港納入大灣區與「一帶一路」規劃之中,為的就是保持我們原有優勢。同樣地,台灣於藍營執政期間,開放陸客、陸生到台,並展開洽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當地也是帶來正面的經濟效益。
要做好「一國兩制」,就必須慎防分裂勢力在兩地蔓延。去年有香港的「自決」分子前往台灣,與當地部分立法機關成員成立關注組,聲稱可協助香港爭取自由民主。事實上,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當時已作出批評,稱「台獨和港獨算是正式鬧一起去了」,認為成立關注組根本就是無稽,嚴重影響到「一國兩制」的精神。只是有少數港人基於政治因素,以為分裂有前景,也覺得台灣有同路人,誰知是在為香港及台灣兩地製造麻煩,將大家置於不必要的局面之中。
不得不重申的是,香港和台灣的事務是中國內政,一些無關的外國勢力根本不應插手,而兩地部分政治運動者也不應引狼入室。「對立可以統一」,只要在共識的框架下,一切可能性也是可以討論。現時,台灣執政綠營上任以來,一直予人欠缺勇氣和承擔,對「九二共識」立場曖昧,但又苦無實際對策,一味指控大陸當局向台灣施壓。兩岸人民一衣帶水,關係僵持的最大輸家,畢竟也是台灣當地群眾。綠營在剛過去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嚴重失利,也是民眾對其施政的失望,正正是執政者需要覺悟的地方。
說到底,香港現時所實行的,正正就是向台灣作出示範。故此,香港實在毋須小看自己,經常有事無事地擔心邊緣化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在參與着一個宏大的國策,亦即實施「一國兩制」,為統一的大勢潮流而「努力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