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不能讓的堅決不讓

中美貿易談判能如期於三月一日圓滿結束,並得出習主席所說的互利雙贏、對世界有利的協議嗎?在中方有意退讓下,表面上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特朗普日前與習近平通電話,形容為「很長但相當不錯」、「協議發展良好」、「有很大進展」云云。

北京近期作出的讓步的確不少,包括一月起暫停對美國汽車及零部件徵收關稅三個月,並開始採購美國黃豆,而最大突破還在於,中國將首度批准美國大米進口。過去礙於中美沒有植物檢疫協定,美國大米無法入口中國,但日後美國糙米、精米和碎米只要符合中國檢驗標準,並在美國農業部註冊,便可進口,兌現了北京購買更多美國產品、更大地開放市場、逐步緩解貿易不平衡的承諾。這對於正經歷美股大震盪的特朗普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亦足以讓狂人向支持者和反對者吹噓。

問題是,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才是整場貿易戰的核心,華府早前已通過防務政策法案,禁止政府部門向華為和中興採購設備,孟晚舟事件更凸顯美國用心之險惡;澳洲、日本等美國附庸亦急不及待地加入抵制華為行列,出盡全力圍堵中國。

一方面,特朗普不達目的不罷休;另一方面,中國底線絕不能讓。如習近平說「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經濟和市場可更大地開放,但高科技快車誰也不能停止,這關乎中國國運,貿易談判一拍兩散的可能性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