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大統戰擴軍布新「局」

中共十八大之後持續擴軍的「大統戰」,在今年機構改革中進一步實質性做大。兼併國務院僑辦、國家宗教局,領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隨之而來的是其內設機構的膨脹,凸顯統戰部對眾多黨政工作的全面介入,成為黨權擴大的一個縮影。

職能膨脹 機構倍增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完善機構後,中央統戰部機構一直相對穩定。進入新世紀以來,統戰部經歷了幾次擴充。二○○五年增設七局,即西藏局,負責統籌涉藏工作。十八大之後,更是進入快車道。二○一六年組建八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局),負責對私企和外企管理技術人員,律師、會計師等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新媒體人員以及自由職業者的統戰。二○一七年再設九局,即新疆局。

今年三月將僑辦、民委、宗教局納入後,統戰部又成批量地增設十局、十一局、十二局。短短幾年時間,機構膨脹一倍。十局承攬僑辦併入的僑務工作,後兩個局則承辦原國家宗教局的業務。而僑辦原有的一些吹拉彈唱的事務,則剝離給中國僑聯,緩解了以往僑辦僑聯職責重疊、兩個神仙打架的尷尬。

綜合來看,大統戰格局出現許多新變化,首先是高層與中層、決策與執行融合。目前統戰部擎着三杆大旗,同時是中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中央西藏工作協調小組、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三個高層機構的辦公室。

在小組治國體制之下,是否有牽頭小組以及小組的規格層級,直接關乎各部委的權力含金量。如多年來中組部、中宣部之上,各有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宣傳思想領導小組,均由政治局常委擔任組長。二○一五年,同樣由常委領銜的統戰小組成立後,作為具體辦事執行機構的統戰部水漲船高,有了與其他部門協調資源的平台。雖然橫向來看仍無法與宣傳、組織並駕齊驅,但縱向比較勢力已空前龐大。

藏、疆兩個小組辦公室則分別設在統戰部七局、九局,尤其是新疆辦的變遷,直觀折射了幾年來的權力洗牌。十八大以前「政法王」時代,新疆辦設在中央政法委,統戰部只是輔助陪襯。十八大後,改設到國家民委,統戰部有過問之權,如今又進一步收歸本部。

一線二線 黨政合流

其次是指導與領導、一線與二線合流。統戰部原來對僑辦、民委、宗教局有業務指導關係,但這相對鬆散,後者幾個部門都歸國務院部委序列。如僑辦雖然肩負統戰職能,但列在「大外交」系統,以往例由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分管,民委、宗教局也都單獨負責一線具體事務。但今年改革之後,僑辦、宗教局完全併入統戰部,民委也完全成為統戰部下屬單位,只是名義上牌子還放在國務院序列而已。統戰部統攬黨務行政事宜,變指導為實質性領導掌控。統戰部紀檢組也對民委、台辦、僑聯、台聯、工商聯等大統戰系統實現反腐監督全覆蓋。

再次,統戰部對涉港澳台事務的話語權提升。在中央層面,因為港澳台工作還涉及政治、外交、安全等任務,相對複雜,尚具有一定獨立性。但在地方,港澳台則基本只有聯絡交流等事務性職能,故而在今年地方機構改革中進一步向統戰部聚攏,如寧夏新組建的港澳台辦公室,明確由統戰部管理。海南更是在省委統戰部附設台灣工作辦公室,完全將台辦作為其內部機構。

統戰在歷史上是中共團結民主黨派的工作,如今建國近七十年,經過歷次政治運動震盪,各民主黨派的政治臍帶早已割斷,完全不再具備政治影響力。如今做強「大統戰」,其目的乃在於加強對各種社會新興力量管控、開展政治維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