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相縫未晚

三十多年前,上水是個新市鎮,漸漸黃牛沒了、小店沒了,變成一間間連鎖商店及藥房,多了一群群的個人遊與水貨客,居民買日用品要往別區跑。這曾經恬靜的市鎮已面目全非,街坊看着社區驟變,看得麻木,都慣了。正當人情味逐漸消逝,一台衣車竟成為修補街坊與社區關係的希望。

在舊樓的一角,衣車在開動,四、五名婦女埋首車衣,「你呢度車錯咗」,「你睇吓我個袋幾靚」,談話聲不絕,其中一名是黃愛英,六十九歲的她與導師有說有笑,但原來過往一直對這社區沒大歸屬感,「自己生活圈子好窄,平時都唔參加呢啲活動,所以冇識好多朋友」。她邊車邊瞇瞇地笑,「依家都幾充實」。這個由聖雅各福群會舉辦的課程共有十節,每節由義工在上水的「土作‧時分」小店教授婦女縫紉技巧。每三個月舉行一次,早在月前,已有十六名婦女畢業,但原來教婦女編織只是計劃的第一步。

藉手藝連結服務不同社群

「呢個唔係興趣班,亦都唔想係一次性嘅愛心送暖行動,而係希望婦女透過縫紉連結區內唔同嘅人,再成為互相合作嘅網絡,用自己嘅方式去服務自己嘅社區。」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經濟主任連瑋軒指,這個為期三年的「織網成群撐北區」計劃,以婦女為首,借她們的手藝與區內農夫、小店店主以及私人安老院舍長者接觸。

計劃預計會培訓約二百名婦女,現時第一批婦女經已「落區」,她們走訪石湖墟市,並與設計系大專生合作,為飲品店、中藥店、相框店、書店等度身訂造布藝產品,如中藥店需要中藥湯包,及為相框店職員做加厚圍裙防止做木工受傷等。

縫製圍裙看似簡單,但要做得合適,需要花不少心思,「部分婦女以前喺車縫行業做過女工,但工廠可能只係不停車同一個位,咁樣度身訂造都冇試過,所以要來回幾次。」第一次,圍裙太緊;第二次,太長;第三第四次,是物料、有沒有口袋等,但多走的路原來更有價值,「點解圍裙要短,係因為喺豆腐店成日踎低,一長就會整濕。過程中多咗溝通,佢哋亦了解小店運作同面對緊嘅情況,小店收到又好開心,係普通導賞團做唔到嘅事。」

用心製作 打動店舖同響應

用心製作,令店舖感動。曾有店舖一開始給婦女吃閉門羹,到後來被她們認真工作打動,最後更答應幫忙日後的社區工作。這些都是透過婦女一針一線,密密為冷漠的社區傳遞溫暖,相信有一天北區會回復以往的人情風貌。

文:陳彥婷

圖:甘偉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