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有一本書,書名叫《瞧,這個人》,這本書是說他自己。尼采說自己,總是很自由很高傲很自信。比如他說:「人們既不相信我的話,也不了解我,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將我事業的偉大和同時代人的渺小之間的懸殊,明白的表現出來了。」再比如,他還說:「聽着,我是如此的一個人,請看在老天的分上,不要把我和其他的人混在一起!」尼采有理由這樣說,因為他是天才。人們有理由這樣說,因為每一個人的手機都是互聯網的組成部分,每一個手機都是自我的展示。每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構建虛擬的天梯,試圖與尼采比高低。由此人們可以說:「瞧,這個看手機的人」。
若不是老古董,哪個不是通過手機完成了個人主義的歷史進程。手機的個人中心化,已經成為不可爭議的事實。一些學者天天講個人主義,哈耶克的個人主義經濟學、個人主義政治學、個人主義社會學,在遇到互聯網時代,瞬間點石成金。又似乎,個人主義通過手機進行了基因編碼,給人類帶來了難以預測的未來,亦或者,給人類帶來了難以預測的噩夢。
用馬克思的觀點來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手機加互聯網技術,不但決定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而且促使基於手機基礎上的人際關係和手機文化。當然,移動互聯網的一代人不僅僅包括手機的這部分群體。但手機卻是移動互聯網關係和文化的典型代表。
手機當然好,但是手機也當然壞。手機的好處就是提供聯繫便利,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文明以及文化繁榮。手機的壞處就是使人際關係異化、手機文化垃圾化。一部小小的手機,卻擠佔了平靜的書桌。
手機人際關係是虛擬的人際關係。人們用手機與互不相關的人、互不熟悉的人、進行交流、溝通、罵戰、攻擊。並通過手機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圖片、動漫、視頻、遊戲、微商來滿足虛擬人之間的精神滿足、物質追求甚至肉體需要。現實的場景是這樣的,在馬路、飯店、課堂、家庭、辦公室、車站、機場等幾乎是任何場所都會看到「低頭一族」。「低頭一族」如同病毒一樣四處氾濫。在「低頭一族」裏,看不到現實人與人之間的正常情感、理性。
手機文化催生各種各樣的「鍵盤俠」和「一指彈」。人們接觸碎片化的訊息、價值、意識形態,頭腦低褶皺化。不會進行深度思考,不會進行邏輯判斷,道理講得亂七八糟,烏合之眾化明顯。沉睡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正義感如同潘朵拉的盒子一樣被釋放出來,人們對碎片化的訊息投入了極大的熱心和關注,一旦接受的內容與自己的價值或意識形態不相脗合,立刻產生意識形態憎恨,製造傳播意識形態謠言,試圖以政治正確、道德制高點毀對方於無形之中。
人際關係的異化與手機文化的異化,使得這個民族顯得不健康,顯得極為脆弱。在國家關係處理上,更容易掀起相互間的仇恨。在國內關係的處理上,更容易製造內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處理上,更容易走極端。反全球化、反多元化、反社會化、反人類化這種碎片化原教旨主義情緒如同豬瘟一樣迅速蔓延,又如愛滋病一樣交叉感染。
經常有人講,讀書使人明智,現在也可以這樣說,讀手機內容使人弱智。一些人對此弱智總是痛心疾首,他們搬出最愛讀書的德國、以色列,以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認為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沒有未來。可是強調是強調,搬出是搬出,如何把搬出強調的東西注入「低頭一族」,總要想點切實可行的辦法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