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分配不公又不均 愈扶愈貧何足奇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古語大家耳熟能詳,道理人人皆懂,但真正要做到「均」字,一點也不容易。香港貧窮人口升至一百三十八萬,其中在職貧窮人數逾七十萬,兩者均創下九年新高。即使政府福利等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達百萬之眾,這正是分配不均的典型例子,是一個富裕社會不應有的現象。

貧窮問題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也是老大難問題,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存在,香港之所以特別嚴重,特別令人無法容忍,皆因貧富懸殊不斷惡化,堅尼系數幾乎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對此,港府必須負起主要責任。

回歸以來,香港名義經濟累積增長和政府財政收入累積增長都達到八成左右,而開支增長則遠遠超過此數,其中社會福利開支增幅最明顯。然而奇怪的是,社會福利開支遠超經濟增長,不但沒有縮小貧富差距,反而愈扶愈貧,這到底是何原因?

有學者指港府帶頭製造貧窮,並非無的放矢。表面上,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甚至幾近全民就業,但實際上,香港經濟結構單調,就業選擇不多,基層打工仔沒有議價能力,許多人只能領取最低工資,包括八成政府外判合約工,他們根本無法分享經濟蛋糕,成為在職貧窮問題的主要根源。港府官員享受高薪厚祿,普通公務員的收入亦堪稱世界一流,唯獨政府外判工面對可恥待遇,試問天理何在?公義何存?

小恩小惠 掩人耳目

如果港府財政緊絀,那無話好說,可事實恰恰相反,港府坐擁龐大財政儲備卻無所作為,對基層苦況視而不見,見而不理,實在是咄咄怪事。正如有人質疑,財政儲備並非港府私產,而是全體港人所有,憑甚麼只有少數人可以分享?官僚自私也就罷了,為何口口聲聲為民請命的議會政客也無動於衷?

沒錯,財政預算案幾乎年年推出所謂紓困措施,當局還煞有介事推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等等,但這些小恩小惠只是為了掩人耳目而已。這些年港府花了不少錢派糖,結果甚麼問題也解決不了,貧窮人口反而不斷增加,證明一次性的派糖措施只能甜一甜嘴巴,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矛盾,關鍵在於長遠投資,發展多元經濟,提供更多就業選擇,讓所有市民都能享受經濟成果,而不是讓少數人獨享蛋糕。港府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是不想發展多元經濟,奈何眼高手低,加上政治阻力,以致推出一項跪低一項,至今一事無成。

除了在職貧窮,長者貧窮問題更是迫在眉睫,目前是三個長者一個窮,而隨着社會人口老化加劇,長者貧窮率勢必進一步上升,再不及早綢繆,問題隨時爆煲。最不合理的是,香港作為一個富裕社會,至今沒有一套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導致無數長者老無所養,這難道不是港府的恥辱?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副清代對聯提醒執政者必須時刻以百姓為本,以百姓為念。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深層次矛盾剪不斷理還亂,就是因為官僚自私自利,沒有以百姓為本,沒有以百姓為念。

社會浮躁 民怨沸騰

一方面港府窮得只剩下錢,一方面香港面對一大堆問題:經濟發展苦無出路、競爭力每況愈下、房屋問題愈演愈烈、安老政策天殘地缺……這正是「守財奴」政策造成的惡果。一味守財而不願投資,該花的錢不花,該解決的問題不解決,必然影響經濟和民生發展,也必然導致貧富懸殊不斷惡化。近年社會浮躁不安,民怨沸騰,政不通人不和,歸根究柢都是港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