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甚麼不可以發展電動汽車?單是環保,減少廢氣污染,便足以讓社會廢掉燃油汽車,改用電動或其他新能源汽車。污染對社會造成的破壞巨大,遠高於汽車商的收入或汽車使用者的方便。轉用電動車當然有較高成本問題,但燃油汽車是經過上百年建造出來的技術、生產工藝,涉及龐大的資金,因此不可能將之與新生電動車的成本作直接比較。
由於中國的介入,生產相關的鋰電池,並正在開發前沿的固態電池,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鋰電池生產地,由於中國企業的努力,巨大的規模效益作用,電動車的成本急速下降。國際的估計,在二○二○年代的前半,汽車電池的成本便可使電動車的運作成本在沒有政府補貼之下,低於內燃機發動汽車的成本。
在這樣的前景下,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創新城市,為何不追隨眾多的國內外城市來逐步禁止燃油汽車,改用電動或新能源汽車?而當廣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地區正在急速發展為全球電動車的生產基地,香港要發展,要再工業化,應可與之配合,參與電動車的生產鏈,尋求市場的席位。
香港缺地但不缺人才,因為人才可從國內外而來。有了珠三角的生產基地,也因電動車實際便是移動裝置,車聯網實際上是物聯網的組成,加上5G移動技術的來臨,在硬件、軟件、設計、功能整合乃至各種人性化的配套,香港的人才、企業和機構都可有發展的機會。電動車帶來的機會比手機更為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