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即棄塑膠 欠時間表

超強颱風山竹對香港造成嚴重影響,城市及沿海地區一片狼藉。杏花村繼去年的颱風天鴿之後,再次成為傳媒焦點,白茫茫的發泡膠碎片堆滿海旁路面,夾雜着各種垃圾如膠樽、膠袋、餐具及各種生活用品等。然而杏花村情況只是冰山一角,西貢、長洲、愉景灣、南丫島等海岸地區均出現海洋垃圾嚴重堆積的情況,許多偏遠海岸至今仍未得到妥善清理。

本港數十年來一直被海洋垃圾問題困擾,以往大家採取較被動方式,即政府投放人手清理,市民則義務參與海岸清潔活動,或選擇視而不見,避開受污染的海灘;但隨着港人即棄文化愈發加深,同時鄰近地區發展愈趨蓬勃,問題亦不斷惡化。這個問題不但影響景觀、經濟及民生,對海洋生態亦產生嚴重威脅。

善後不治本 須逐步取締

二○一五年,香港首次報道在西貢發現綠海龜屍體的腸臟中充斥海洋垃圾,而我們在各區的海灘亦不難找到塑膠垃圾被魚類咬過的痕迹,顯示塑膠和其他污染物已進入食物鏈,這個惡性循環最終會向人類反饋。颱風後的慘況是大自然響起的警號,我們的行動刻不容緩!歸根究柢,清理垃圾善後工作只能治標,不能治海洋垃圾之本。政府必須改變策略,投放更多資源解決垃圾源頭,除了使用新技術攔截來自雨水渠及河道的垃圾,減少從陸地沖進海洋的機會外,更應將常見於海洋的垃圾類別逐步取代或禁用。

政府補貼業界過渡轉型

以發泡膠為例子,大部分均來自漁業用的魚箱,雖然魚市場已要求商販回收,但在魚市場範圍外,魚箱掉進海洋的情況仍屢見不鮮,並且容易破碎產生大量污染。世界自然基金會正與業界研究取代發泡膠魚箱的方案,找出既保溫耐用亦合乎業界需要的替代品,然而這些方案亦需要政府的措施配合,以及於轉變初期可能需作出補貼,協助業界過渡。

國際間許多政府如台灣、法國、加拿大、印度等,已訂下時間表逐步管制或禁用各種即棄膠用品,加快業界轉型,以創新方式減廢、回收或使用環保物料。香港飲食業有濫派即棄膠餐具情況,政府應盡快立法規管使用情況,從源頭減量。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須加緊環保步伐,成為模範的「零塑膠污染城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