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放寬燃油附加費 損航運可持續性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每天均有大量旅客出入境,而本港機場客運量更超過七千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不過,民航處近日放寬航空公司徵收燃油附加費的限制,更不設任何規定,對於經常使用航運交通的市民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航空公司向旅客徵收燃油附加費,可謂慣常做法,用以減輕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幫助企業抵銷燃油價格波動開支,促進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及至兩年前,亦即二○一六年初,眼見國際油價當年徘徊於每桶四十至五十美元,更一度跌穿三十美元,故民航處當年發出指示,規定本港出發之航班不能再徵收燃油附加費。

時值香港社會正存在興建第三條跑道爭議,而機場管理局最終決定以自行融資方式籌集資金,但需向旅行社徵收平均一百多元的機場建設稅。在此重申,我讚揚機場管理局作為公營企業的魄力,敢於在社會爭議中作出承擔,為香港機場未來二十至三十年的發展謀劃。當中的加徵收費不高,屬於可接受的範圍,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與此同時,民航處亦在差不多時間取消燃油附加費,雖然與機場三跑系統的建設無甚關係,但在一定程度上抵銷相關費用加設的心理作用,對本港市民可說是德政。

不設限制 加幅驚人

近日國際油價大幅上揚,更一度衝破每桶八十美元的關口,無疑是對航運業帶來不確定的因素。民航處今次重新批准航空公司向旅客徵收燃油附加費,本是跟隨其他地區民航部門的做法,算是無可厚非的措施,亦沒有值得批評的地方。然而,民航處在容許徵收附加費的同時,卻沒有設定相關的限制,變相令航空公司任意宰割旅客。

在民航處宣布新政不久,有本地大型航空公司如獲至寶般立即行動,率先在其他航空公司之前徵收相關費用,而加幅更是令人吃驚。該航空公司宣布,短途航班每程收取一百四十六元,長途航班則收取六百五十二元,而來回機票更是雙重計算,亦即一千三百多元。出外旅行者尚可以選擇前往其他地區觀光,但對於一些需經常前往歐美地區公幹的商務旅客,尤其是本港的中小企,就根本沒有選擇,對營運成本可算是百上加斤。

民航處指出,徵收多少燃油附加費是航空公司的商業決定,亦可鼓勵行業自由競爭。的確,香港的經濟市場重視自由開放,而本港近日更榮獲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可見當局簡直就將此精神展示至極致。回想二○一六年在停收燃油附加費之前,短途航班的相關收費最高為二十四元,長途航班最高則為一百○九元,與今天的收費有很大的距離。若有人辯稱當年油價低位,附加費百數元已足,且看台灣當局的新安排,長程線每人來回也只是多付新台幣四百元,亦即港幣一百元不到。對於該本地航空企業的大幅加價,是不應感到驚訝。觀乎其近年財務報表,接連在燃油對沖項目上失利,今年上半年仍錄得約六點五億港元的虧蝕,難怪其積極尋求新的收入源頭。

廉航增加 勢之所趨

不過,大型航空公司加價,其他小型公司難免會跟隨,實在不是市民樂於見到的事。加上香港近年有多項大型基建落成,來往珠三角較以往方便,境外旅客不排除轉而使用周邊地區的機場,久而久之或為香港機場帶來不可預計的衝擊。又或者,日後會有更多旅客改為光顧廉航公司,使本地的廉航比例進一步上升,不排除為本港機場的定位帶來關鍵影響。

說到底,民航處作為監管機構,有為與不為之間應作出適當的平衡。今天,有航空公司公然找機會「加到盡」,而當局卻縱容無視,實不是有益於香港航運的可持續性,反而是在斷送未來的大好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