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藥品通街賣 關愛學童反變害

本港學童功課壓力沉重,早已備受詬病。更不堪的是,有家長誤將治療抑鬱症的管制藥物當成「聰明藥」讓孩子服用,愛之適足害之。說到底,管制藥物不受管制,輕易可得,正是衞生署監管不力之禍,家長是好心做壞事,而衞生署縱容不法奸商則是罪大惡極。

新學年剛開始,已有調查顯示學生情緒逼近「爆煲」邊緣,部分家長為給孩子減壓,讓他們服用「血清素」。互聯網上,不少家長討論「血清素」,有人聲稱血清素「沒有副作用」、「很快見效」。其實,血清素是抗抑鬱藥物,也是第一部毒藥,需要醫生處方,根本無助提高學習成績,部分家長視之為兒童寶物,根本是美麗的誤會。

最令人深思的是,為甚麼抗抑鬱藥被當成「聰明藥」使用?除了家長望子成龍,過分催谷,對藥物一知半解,更因為這類藥物雖然被列入管制名單,但通街都可以買到,導致部分家長掉以輕心,不相信這是毒藥。本報記者假扮顧客光顧名校區附近的藥店,結果令人震驚,有的店員根本不提醒顧客需要醫生紙,一看就知是做慣這種非法生意;有的店員雖表示需要醫生紙,但又稱「買開的」就不用,說到底就是賺錢至上,挑戰法律。

「毒藥當救星」並非首次在港出現,前些年,用於治療兒童過度活躍症的哌醋甲酯亦被濫用,有家長團體公開承認為了提升子女學習表現而餵食這類藥物,甚至一度出現「盲搶藥」的現象。如今「血清素」成為新一代「聰明藥」,不僅顯示家長的蒙昧無知,更彰顯衞生署胡混度日,完全失職,如果不是當局監管似有實無,打擊力度又不足,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藥物濫用問題呢?藥店方面又怎麼會有恃無恐地公然做違法生意呢?

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有關藥物「不必處方就可以買到,可想而知規管有幾鬆手」。表面上,衞生署強調任何人非法售賣或管有處方藥物即屬違法,最高可處罰十萬元及監禁兩年,說得擲地有聲,但實際上,過去三年間,僅有五十宗涉非法賣藥而被檢控的個案,與實際情況之嚴重根本不成比例。一言以蔽之,當非法賣藥零成本或者成本極低,結果只會刺激更多不法商家見利忘義,不惜將毒藥吹噓為所謂「聰明藥」,毒害青少年。情況就好似內地當局監管不力,致使假奶粉、假疫苗、假藥物大行其道,公共衞生危機層出不窮,香港人常看不慣內地的官商勾結,狼狽為奸,其實香港又能好到哪裏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本港青少年不是被沉重的書包壓得喘不過氣,就是被餵食各種莫名其妙的藥物;不是因為教育政策朝令夕改而慘變白老鼠,就是被洗腦而走上港獨的不歸路,香港未來如何已是不問可知。魯迅當年大聲疾呼「救救孩子」,至今仍不過時,但要救孩子,首先就必須懲罰無良商家以及不負責任的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