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錦燕報道】超強颱風「山竹」令水鄉大澳再成澤國,四年前當局斥資一億五千萬元在大澳興建的防洪河堤成效亦遭質疑。有大澳居民批評,防洪河堤只保護了永安街和太平街免受災,吉慶街一帶反因大水被推往河堤對岸,水浸久久不去,斥當局的防洪工程「做啲唔做啲」,居民希望當局在大澳的入海口加裝大型活動型水閘,阻擋海水湧入。渠務署表示,已計劃於南涌、番鬼塘的部分沿岸路段建造混凝土牆,提升大澳部分沿岸地區抵抗海浪沖擊的能力。
大澳村代表劉敬彰指防洪河堤在風災中未能發揮作用,政府過去曾稱,全面加裝防洪河堤有難度,因涉業權及美觀問題,但劉認為,若在海中心興建一個大型水閘,如大澳東北面侯王廟及西面近大澳文物酒店處,阻擋颱風時海水大量湧入,有助減輕大澳水患,居民會繼續向政府爭取。
土生土長的大澳水上人盧四喜今年已九十三歲,見慣颱風肆虐,他曾見過整間棚屋被大水沖走,居民與垃圾在大水中同游。歷數近年威力巨大的「黑格比」、「巨爵」、「天鴿」及「山竹」,其女兒盧女士亦稱,「山竹」令她首次感到「成棟屋都震」:「呢幾年氣候變化得好厲害,以前農曆初五至初十一屬於『生水』(即水流強),照計唔會水浸,但今次浸得好厲害,浸咗足足三個鐘!」
渠務署回應指,颱風吹襲期間,河堤及擋水板工程不會令到大澳保護範圍外的地方水浸更加嚴重。至於居民建議在大澳文物酒店沿岸位置修建石築海堤,署方六月與居民開會已聽了意見,部門將會復修近大澳文物酒店的舊渡頭,亦正與相關部門研究,探討是否有空間適當地擴展現有河堤或擋水板範圍,以及優化擋水板設施。同時,署方還檢討當區的雨水排放系統等。
另外,綠色和平在災後於大澳舉辦導賞團,藉觀看災後情況介紹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威脅,該組織項目主任李逸燊指,有研究曾指,溫室效應或令二一○○年時,海平面較目前上升一米,而大澳最低海拔兩至三米,照現時全球暖化速度,二百年內部分低窪地區或會被淹沒,情況不堪設想,呼籲巿民由源頭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