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山竹力場 官僚現形

山竹是本港有紀錄以來的超強颱風。香港受暴雨、狂風、巨潮的蹂躪,多區出現水浸、停水停電,多條道路受到塌樹、墜落的招牌和雜物堵塞,令到地面交通基本癱瘓,上星期一全港巴士近乎全面停駛,東鐵路段也因電力故障、塌樹等問題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市面一片混亂。天災本來非人力所能控制,原本大多數市民對政府這次防風的預警措施都表示滿意,但八號風球甫下波,市民們就要「披荊斬棘」出門,車站逼滿暴風過後趕上班的打工仔,他們被困車站數小時,苦不堪言。

應變系統 明顯缺失

風災後官僚們離地表現,令到民情急轉直下,掌聲變噓聲。災後工作很多都是控制範圍內的事,也體現政府的執行能力和為官者的政治水平。但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出席活動時,稱香港「算是幸運,全世界咁大嘅風暴,我哋竟然冇人死亡,呢個係奇迹。」或者是沒有重大傷亡和高官口中的「奇迹」,令政府高層低估了山竹的影響和破壞力,沒有準確評估風災後的嚴重性,只按了一般風暴後的一般復工安排處理,讓廣大市民狼狽不堪。

政府的「緊急應變系統」存在明顯的缺失。有關機制包括了三十個不同政策部門,例如教育局局長有權宣布停課,但涉及三百多萬打工仔的勞福局和勞工處竟然不在其列,怪不得政府完全忽略打工仔的需要,這已不單是上班方便不方便的問題,更是人身安全的問題。當市民質問政府為甚麼不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宣布全港停工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她已多次呼籲僱主要體諒和彈性處理上班安排,又說香港是自由市場,法理上很難宣布停工令。

筆者不敢輕言說有關條例是否確切適用於這次颱風情況,也明白停工對香港可能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但公眾安全重於一切的原則下,政府最低限度應做個示範,讓所有非緊急服務的公務員暫停辦公一天,往後要積極研究在天災下宣布停工的機制和相關法律,以應對日後因氣候變化導致颱風愈發頻繁的新常態,而不是一味將政府的責任推在勞資協商、互讓互諒的假設上,林鄭可能不明白,就算政府有明文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則》,對某些僱主而言猶如紙老虎,仍可無視不應扣薪扣假的守則。

政治領袖 乏同理心

官僚離地,其中主因就是遠離實際的體驗。當各區的議員、民政專員都第一時間落區了解情況,捲起衣袖和市民一起掃街善後時,很多市民都質疑,為甚麼林鄭遲遲未落區?慣於冷氣房聽報告做決策的人,難道認為零死亡就是萬事大吉?還是覺得一切盡在掌握?如果她真能多到重災區走多幾趟,哪怕要面對被群眾罵幾句,肯定可以更貼地了解風災對市民的影響,也可提振前線指揮的士氣。觀乎國內外的政治領袖,每逢天災過後,首要之事就是實地視察。從這一點看來,林鄭還沒有從傳統政務官程序思維,轉變為政治領袖應有的同理心和視野。

這次風災,前線人員盡最大努力讓市面盡快恢復正常運作,港人實行自己社區自己善後,互助精神也讓人動容。有市民疑問政府為何面對如此重大風災,卻沒有向中央要求駐港解放軍協助,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駐港部隊在和平時期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在特區政府的請求下參與救災工作。

去年天鴿風災,澳門當局也有請求駐澳部隊協助,試想如果有數千年輕力壯的子弟兵協助善後,不但能減輕前線人員的工作壓力,也肯定可能大大加快清理進度。遇上史上最強颱風,林鄭災前預警算為上策,但災後按兵不動,弄得滿城狼藉,是基於政治過敏還是官僚固執,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