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計劃於二○二○年將天然氣燃料所佔比重調高至五成,中電及港燈申請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對開海面,興建造價約五億至六十億元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其中涉及興建一個面積四點九公頃的碼頭及兩條海底管道,包括一條長四十五公里連接碼頭至龍鼓灘的管道。有區議員擔心海事工程影響附近海域生態,工程成本更會轉嫁市民,令電費無止境加。
中電代表昨到屯門區議會環境、衞生及地區發展委員會解釋項目。不少區議員反映海事工程一帶是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棲息地,區議員譚駿賢指,液化過程要用上攝氏負一百六十二度的低溫,「有咩生物負一百六十二度仲生存到?」又稱天然氣發電成本高於煤氣,加上今次基建工程費用,促兩電交代電費安排。
中電高級環境事務經理趙美珍稱該公司進行了不少模擬測試,解釋液化所用的海水不會直接排出海底,強調海水流入與排出的溫差僅九度,測試亦顯示海岸公園的水溫只會有○點二度溫差。她說,工程會使用隔泥膜阻止沙泥大規模擴散,而為了避開海豚孕育期及江豚活躍時間,五、六月期間不會進行管道工程,江豚棲息地也只會在日間進行工程。
中電企業及社區關係總監范繼陶則指,工程落成後可採購世界各地具價格競爭力的天然氣,相信因此省下的燃料價格費用很快能抵銷工程造價,未來對電費會有幫助,強調液化天然氣十分安全,設計亦已考慮地震及海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