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木繫社區

木屑飛揚,打開房間的小窗戶,陽光灑落在半製成的木枱上。眼前這張木枱,由廢棄木卡板製成,枱面未經打磨,枱腳長度不一,搖搖晃晃,雖帶有瑕疵,卻充滿人情味。為街角小店度身訂造的木枱,不但將廢物升級再造,更用木工連繫社區,感染更多人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

「幾乎所有垃圾站都有木卡板。」從事裝修二十多年的盧師傅,指本地進口大量木卡板,但由於欠缺工廠,甚少機會回收重用,以致入貨多、出貨少。他又指,木卡板多由實木製成,承托力高,「冇乜回收商肯收(木卡板),香港人又唔鍾意用舊嘢,人工太貴,寧願買過個新。」屯門區議會仁愛堂青年夢工場自六月起開辦「木工奇遇記」,邀請盧師傅教授木工基本技巧,他二話不說答允開班,「一來自己有經驗,二來又可重用舊物料,環保嘛!」

發掘需要 為小店度身訂造木枱

初期木工班主要教授工具的使用,至七月加入環保、社區與升級再造的元素,盧師傅與學員走入社區,發掘區民的需要。他們與附近的章魚燒店老闆交談後,發現小店正欠缺一張輕巧、不阻礙閘門的木枱,他們遂動手量度尺寸,為店家度身訂造木枱。

學員們首先從垃圾站收集廢棄木卡板,再進行除釘、打磨等繁複工序,然後根據量度好的尺寸鋸開及裝嵌。將木卡板還原「變靚」並不容易,棄置於戶外的木卡板大多「唔靚」,需拆開作拋光打磨,處理表面爛掉部分。然而,機器上釘難被拆開,盧師傅直言要用暴力拆釘,拆一塊完整的木卡板需時十五分鐘,而且若木板長度不一,或上釘時角度稍有偏差,木枱更會變得不穩。製作期間,不時聽到學員的求救呼聲,經驗豐富的盧師傅保持一貫冷靜,「三兩下手勢」便成功修補。

辦木工班 冀藉手藝認識社區

發起木工班的活動工作員黎皓崗表示,起初發現中心附近的垃圾站積存大量木卡板,聯想到回收再造,以改變社區現況,但他考慮到城市人欠缺場地、工具及資源回收,於是舉辦木工班,先引起青少年的興趣,繼而將手藝注入社區,「希望藉木工手藝,同社區有多啲聯繫同認識,成為一個有意義嘅計劃。」

圖:關萬亨

文:江潮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