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超強颱風山竹過後,塌樹處處。環保署助理署長張妙嫻表示,去年廢物轉運站每日平均處理重約八千五百公噸垃圾,但颱風後每日平均垃圾處理量超過一萬二千公噸,較過去平日多四成。即使要求承辦商增加人手和設備應付,但部分轉運站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破壞,塌樹亦阻礙出入口,要花時間清理和維修。她又指,不少市民自發清理街道,但因未有作垃圾分類,垃圾及樹幹樹枝夾雜一起,導致壓縮垃圾時間增長,甚至令壓縮機損壞。
張妙嫻昨日在電台指出,現時全港七個廢物轉運站,有五個轉運站需要經海路運送至新界西堆填區,另外兩個則是位於新界東以車輛陸路運送。可是颱風過後,有大樹倒塌於新界東北堆填區的出人口,加上部分廢物壓縮機損壞,導致處理垃圾時間加長。她指,多個轉運站已延長運作時間,其中新界東北堆填區更要二十四小時通宵運作。
香港廢物處理業協會主席譚志華指出,風災過後的垃圾量較平日增加三分之一,但市民未有將樹木和垃圾分類,令他們處理垃圾遇上困難。譚呼籲市民將樹木與其他垃圾分開棄置,避免影響轉運站運作。
外界有意見指,港府未有以妥善方法處理,或將倒塌樹木考慮循環再造,中華樹藝師公會會長歐永森表示,港府現時沒有時間將樹木分類,即使想循環再造,但缺乏時間、資源、地方和能力去處理,「依家咁情況,環保署都唔想接多單來做啦!」
對於近日有市民自行鋸樹作收藏,歐永森不建議該做法,「你鋸了樹,它可能會再郁動,你一鋸,棵樹一反就扑中你」,而胡亂鋸走樹木反而會影響修復和處理。至於本港樟樹樹皮有辟味驅蟲之效,歐笑言「沒可能。絕對無可能有效果,周街都樟樹,唔通棵棵都有味?有的話,就全條街都有樟氣」。他解釋,因樟樹受到破壞,導致樟腦油流出才會引發氣味,所以樹本身是不會發出任何味道,「都唔知點解他們會信」。
位於大埔廣福道的樟樹,早前因颱風倒塌後,有市民鋸走樹幹。市民張先生昨得知有樹可鋸,但趕到現場卻撲了個空;同場陳女士則帶來其他地方所斬下的樹枝,並派發其他街坊,聲稱不知樹木的效用,但「見到就執,執到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