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處處有窿,行車隨時中招!港九新界多處馬路出現坑洞,部分有如籃球大,有司機早前「踩窿」致胎軨變形險生意外,惟路政署補路過程卻不足兩分鐘,工程兒戲。工程師指「填窿」只是暫時做法,馬路出現坑洞顯示道路質素問題,業界亦坦言爛路惡化,立法會議員近日亦接獲多宗相關投訴,已約見相關部門跟進。
「如果有人投訴,(政府)補係補得快呀,可惜馬虎到不得了!補完又唔跟進,根本就冇有效保養道路措施。」有近十年駕駛經驗的私人司機羅先生氣憤道,去年中,他接載老闆前往機場,駛經三號幹線近長沙灣魚類批發市場對出時,右邊前後兩個輪胎相繼駛過路上大窿,車身傾側險致意外,事後發現胎軨變形。他向政府索償,卻因無法證明意外與坑洞有直接關係,案件拖足一年仍無果,羅無奈指近年道路愈來愈爛,不少車友也有類似情況。
馬路坑洞遍布全港。大埔安埔路往汀角路方向,路面出現直徑比籃球稍大的坑洞,附近散布沙石,即使坑洞前有路政署工程進行中,卻未對坑洞進行任何修補,行經車輛都要避開。而安埔路近富善邨迴旋處,路面凹凸不平,車輛避無可避,惟有慢駛經過。
另外,沙田火炭路近樂景街交界快線位置亦出現坑洞,由於車速較快,駕駛人士未能察覺,但行經時車上能感到明顯震盪。同區源禾路整段都有不少填洞工程的痕迹,但路面並不平整,看起來「蓉蓉爛爛」。
港島區香島道近深水灣,路邊有三個坑洞,猶如恐龍腳印,下雨後積水,私家車都挨近逆線方向行駛避窿,惟雙層巴士避無可避,只有在坑洞上輾過。九龍土瓜灣天光道近靠背壟道交界日前亦出現大洞,經市民投訴後進行填補工程,惟記者翌日視察,填補位置已出現凹陷情況。
不少馬路出現「小修小補」,工程質素受質疑。上月中,有駕駛者在沙田新城市廣場附近直擊外判商補路過程,三個穿上反光衣的工人用三輪車將灰色物料倒往地上兩個窿,再隨即用工具壓兩壓,即跳上工程車離開,整個過程僅兩分鐘,遭網民揶揄工程兒戲:「以為去咗第三世界國家。」
「近幾年香港啲路真係爛得好嚴重!有時兩、三個窿打橫排,都唔知點避。」立法會議員鄭松泰直指近日接獲不少爛路投訴,他批評修路工程馬虎,路政署未有就外判商的工作進行有效監管,加上本港車輛愈來愈多,擔心修路質素影響安全,已約見相關部門跟進,並打算提上立法會討論。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指出,以瀝青鋪設的馬路一般壽命達十五至三十年,並不應因下雨而出現坑洞,路面一旦經常出現坑洞,已代表道路有質素問題,例如老化損耗,或本身存在裂縫等。他指目前為馬路填窿只是「止咳」的做法,是當局為應付市民投訴,長遠政府應重新鋪設問題道路。
「私家車都還好啲,對電單車來講就比較危險。」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亦坦言,近年爛路惡化,他提醒駕駛者馬路坑洞容易積水,加上洞邊位置鋒利,增加跣胎和爆胎風險,而駕駛者為避開坑洞而突然過線或急停,都有機會引致交通意外。
路政署回覆,道路設施因日常損耗,或其他因素如交通意外、人為破壞及地下水管爆裂等引致出現坑洞或局部裂痕等,如接報或巡查時發現道路損毀,會適時安排維修;如涉及路面出現坑洞,會按服務承諾在接報後四十八小時內完成修葺。去年該署接獲路面出現坑洞個案達三千一百宗,比前年上升二百宗,今年截至八月底亦有一千七百宗。發言人指,道路出現損毁的責任問題,需考慮個別個案而定,相關索償亦會因應索償理據及個案實際情況按既定程序處理。
圖:朱偉坤、吳啟偉
文:李紫瑩、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