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拾逾5000膠樽 66%屬簡體字

【本報訊】港、台兩地發起拾膠樽運動,檢回最多是簡體字品牌膠樽。綠惜地球「短命膠運動」上月於香港及台灣兩地的十六次潔淨海灘,收集到五千二百五十四個廢棄膠樽,當中六成六即近三千個為有簡體字的膠樽,另有兩成八為繁體字膠樽。本港海灘主要被繁體字膠樽漂浮侵襲,團體促請本地飲品集團做好回收措施,又要求港府加快就生產者責任立法。

簡體字品牌 「華潤怡寶」最多

本港十場淨灘活動於港島的垃圾灣、大嶼山的水口、西貢及沙頭角等地進行,共收集到一千七百七十六個膠樽,以繁體字佔最多,達五成五,約九百六十七個,最常出現的品牌初步以清涼水、維他奶相關產品及飛雪樽裝水為主。其次是簡體字膠樽,佔三成八,約六百七十八個,品牌「華潤怡寶」屬最多人廢棄的簡體字膠樽。

反觀台灣情況,當地收集的二千六百六十五個膠樽中,則以簡體字佔最多,達二千二百六十個,繁體字樽僅有二百八十八個,台資企業「康師傅」膠樽被廢棄的數量最多。

使用多種物料製 阻礙回收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行動反映本港廢棄膠樽仍以本地品牌為主,本地飲品企業責無旁貸,應做好回收政策,包括減少使用即棄膠樽,並在膠樽設計時採用單一物料,因現時一個膠樽的樽蓋、樽身及膠紙已有三種不同物料,令回收程序變得繁複及增加回收成本。

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本港膠樽回收率不足百分之九是「醜死怪」,因部分設有生產者責任制的地區,回收率可達七成以上,南韓更達九成,訂立相關制度可要求企業就回收膠樽有一定比例,促請本港政府加快立法。淨灘及拾膠行動未來會到澳門、內地、東南亞等地進行,預計今年年底會發表行動半年報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